搭載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
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
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
干細胞又“上天”了!中國空間站迎來了首個干細胞研究項目

就在12時10分
天舟五號成功對接天和核心艙!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狀態設置
采取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
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
中國航天員
首次在空間站迎接快遞員來訪!
交會對接完成后
天舟五號將轉入組合體飛行段

此次任務中
首次實現兩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創造了世界紀錄
這一技術突破
對于提升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水平
提升空間站任務應急物資補給能力
具有重要意義
網友激動:
天舟五號對接比雙十一發貨速度還快!




“天舟五號”
搭載浙大干細胞實驗單元順利升空“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順利對接天和核心艙其搭載的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余路陽教授、
王金福教授團隊的干細胞實驗單元
也抵達中國空間站
與此前安裝在問天艙內的
生物技術實驗設備“會師”
在“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的操作下
中國空間站迎來了首個干細胞研究項目
通過自動換液、溫控、供氣等處理
空間實驗裝置
將誘導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向骨細胞分化
并進行實時顯微成像
在軌實驗完成后,實驗裝置中的細胞樣品
還將隨航天員重返地面
接受進一步的生物學分析
項目負責人余路陽介紹
團隊后續將對回收樣品開展
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檢測
并開展地面匹配實驗

為什么開展
太空干細胞成骨分化研究?
太空微重力環境
會造成航天員嚴重的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
骨髓是人體的重要生發中心
其中的間充質干細胞
是補充骨細胞的主要來源。
太空中骨細胞是怎么消失的呢?
團隊前期的研究發現,部分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太空中沒有分化成骨細胞,而成為了脂肪細胞。“這與老年人骨質流失的情況十分相似,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探究其中的生物學機制。”余路陽介紹說。
利用中國空間站細胞實驗裝置,團隊科研人員將進一步解析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骨髓干細胞分化成骨細胞的表型變化規律,以及分化細胞的基因圖譜和表觀遺傳特征。
此前,團隊于2014年和2017年先后在“實踐十號”衛星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開展了相關干細胞研究,揭示了在空間微重力的作用下,骨鈣在不斷流失的同時,生成也相應減少的現象,并明確了空間微重力影響骨細胞生成的核心信號調控通路。
“載人空間站是非常理想的太空實驗平臺。”王金福告訴記者,要搞清楚太空環境是如何對機體產生影響的機制,就必須要在真實的太空環境中開展研究。
據介紹,這些年來浙大生科院依托兩個“雙一流”學科,不斷匯聚人才,齊心協力開拓空間生物學、計算生物學、合成生物學等新興交叉領域。“通過基礎前沿的探索,把一流的人匯聚到一流的事業平臺上,才能更好地解決關鍵核心技術,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需求。”余路陽說。
面向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入深空環境影響骨生成的研究,針對骨質代謝疾病尋找相關靶點,為后續藥物開發和干預策略提供新的線索。
團隊中吳夢瑞研究員、博士后張翠和李金英、博士生吳莎莉和周佳儀在項目的開展中作出了積極貢獻。
來源:浙江新聞、浙江日報,轉載已獲許可、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網友評論等
編輯:陶英卓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