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型糖尿病(T2D)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升高,越來越多患者依賴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維持血糖穩定。然而,近年來干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療法,因其能夠修復受損胰島β細胞、改善胰島功能而備受關注。
那么,接受干細胞治療后,患者是否真的有可能減少甚至完全停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呢?這是許多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也是臨床研究的焦點。
本文將結合最新的臨床研究成果與案例分析,為您深入了解干細胞療法在降低藥物依賴與胰島素方面的真實效果,幫助您全面了解這一前沿療法。

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真的能停用胰島素或降糖藥嗎?
一、2型糖尿病與藥物依賴
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理機制包括胰島素抵抗(身體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和胰島β細胞功能進行性衰退(生產胰島素的“工廠”出故障)。目前的主流治療方案,如口服二甲雙胍、格列美脲等或注射胰島素,主要目的在于控制血糖,但無法逆轉β細胞的衰退。
因此,患者往往陷入“藥越吃越多,血糖卻越來越難控”的困境,最終許多患者需要依賴胰島素治療。這種終身性的藥物依賴不僅給患者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也伴隨著低血糖、體重增加等副作用風險。
二、為何干細胞治療可能實現“停藥”?
要理解停藥的可能性,首先要明白干細胞治療的原理。傳統藥物主要在于改善胰島素抵抗或刺激殘存的β細胞功能,而干細胞療法則旨在“修復”和“重建” 受損的胰腺功能。
- 重建胰島素分泌細胞:干細胞具有分化為多種細胞類型的潛能。科學家通過在體外將干細胞誘導分化為具有功能的胰島β細胞,或將干細胞移植到體內,利用其歸巢和分化能力,旨在再生出能夠感知血糖、并按需分泌胰島素的新的β細胞。這相當于為患者“更換”了生產胰島素的“工廠”。
- 改善胰島素抵抗:干細胞,特別是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強大的免疫調節和抗炎特性。它們可以調節機體的免疫紊亂,減輕胰腺和肝臟、脂肪等靶器官的慢性炎癥狀態,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為β細胞的存活和功能恢復創造良好的體內環境。
- 促進血管生成與組織修復:干細胞能夠分泌多種生長因子,促進胰腺內受損血管的修復,改善胰島的血液供應,幫助移植的或殘存的β細胞更好地存活和工作。
當新生的、功能健全的β細胞數量足夠多,并且體內環境得到改善時,身體自身調節血糖的能力得以恢復。理論上,當患者的血糖水平在無需外源性藥物幫助下能長期維持在正常范圍內時,停用胰島素和降糖藥便成為可能。
三、臨床研究現狀
案例1:自體骨髓干細胞助力長期2型糖尿病患者成功停用胰島素
2019年1月27日,越南胡志明市干細胞醫院在《生物醫學研究與治療》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一例2型糖尿病患者經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成功治愈:病例報告》的臨床研究成果。[1]

該病例是一名確診10年的55歲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依賴胰島素(每日14U來得時)及多種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患者接受兩次自體骨髓干細胞(MNC)靜脈輸注后,其血糖控制在隨訪過程中出現了持續且結構性的改善。
1個月時,餐后血糖由16.9mg/dL明顯下降至11.9mg/dL,雖然HbA1c變化不大,但已能看到初步改善趨勢。
3個月時,改善更為明顯:
- 空腹血糖從7.27mg/dL 降至5.88mg/dL
- 餐后2小時血糖降至9.79mg/dL
- HbA1c從7.9%降至7.0%
在這一階段,患者的胰島素和口服藥物均開始主動減量。
6個月時,血糖與HbA1c進一步穩定:
- HbA1c降至6.8%,達到接近非糖尿病人群的水平
- 空腹及餐后血糖維持在良好區間

在血糖充分穩定的基礎上,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完全停用了胰島素,僅保留少量口服降糖藥維持治療。整個治療與隨訪期間,未出現與干細胞輸注相關的不良反應。
該案例顯示,自體骨髓干細胞治療不僅能改善血糖指標,也可能使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實現“減藥”,甚至停用胰島素。但仍需要更多對照臨床試驗來證實其穩定性與可推廣性。
案例2:隨機對照試驗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可顯著減少胰島素依賴,部分患者實現完全停用
2025年5月20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海軍軍醫大學學報》上報告了一項名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研究進展》的匯總成果。

該報告系統梳理了間充質干細胞(MSCs)在糖尿病治療中的臨床證據與作用機制,揭示了這一前沿技術在改善血糖控制、修復胰島功能及防治并發癥方面的巨大潛力。
對于2型糖尿病(T2D)患者,報告中特別提到了解放軍總醫院的一項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73名患者接受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s)輸注后,在48周時,有20%的患者達成HbA1c<7.0%且胰島素用量減少超過50%的目標,而安慰劑組僅為4.55%。這表明MSCs治療對“減少胰島素依賴”具有顯著優勢。
更關鍵的是,研究中有5名患者在治療后10–13個月完全停用胰島素,成功實現了脫離外源性胰島素依賴,這是多數傳統治療難以達到的效果。
另一項關于臍帶華通氏膠 MSCs 的研究也展示了類似趨勢:41%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移植后2–6個月成功停用胰島素,且平均可維持約9.3個月無需再次注射胰島素。這些結果說明,干細胞治療不僅能短期降低血糖,還可能帶來更持久的胰島功能改善。
總體來看,多項研究均顯示:對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有望顯著減少胰島素甚至完全停用,這是當前臨床最具突破性的進展之一。
案例3:多次干細胞輸注后,2型糖尿病患者實現藥物大幅減量并顯著改善胰島功能
2025年7月25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五臨床醫學院在《罕少疾病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人臍帶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例報告并文獻復習》的研究報告,給廣大糖尿病患者帶了康復的新希望。

該研究選取的是1名確診為2型糖尿病60歲男性患者,因20年前口干、多飲、多尿,血糖升高,診斷為2型糖尿病,有高血壓病史。6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調整治療方案為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18U 三餐前、甘精胰島素注射液8U 睡前、曲格列汀100mg 每日1次+飲食運動治療,血糖控制差,HbA1C:8.5%,空腹c肽:807pmol/L。
最終確診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和脂肪肝。在常規治療收效甚微后,醫療團隊制定了周密的干細胞治療方案。
2022年6月19號于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內分泌科接受三次臍帶間充質干細胞(hUC-MSCs)靜脈注射。研究結果發現:
1.血糖明顯改善:在隨訪過程中,患者第4、12周糖化血紅蛋白均控制達標 , 其中在第12周 , 糖化血紅蛋 白降至最低,為5.3%;在隨訪過程中,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blood glucose,FBG)持續下降。餐后2小時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均低于基線水平。(圖1)

2.胰島功能逐步改善:靜脈輸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后,患者FCP在第4周下降至最低,隨后上升;而PCP在輸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后,在4周后開始上升至12周;就HOMA-β而言,在4周后開始上升,于12周到達高值;而HOMA-IR,在輸注hUC-MSCs后持續下降至12周,胰島功能恢復與胰島素抵抗減輕均于12周到達最佳效果。

3.逐漸減少降糖藥:患者在前三次輸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后逐漸實現降糖藥物減量,到第4周實現了減停口服降糖藥物,到4周胰島素用量較基線胰島素用量下降大于50%。(見表1)

4.安全性:整體來看,治療安全性良好。余心電圖、胸片、感覺閾值未見明顯異常,未見肺部、肝膽脾胰等臟器出現新發結節/腫瘤等情況,隨訪過程中未出現感染、嚴重低血糖及急性心腦血管等事件。
病例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可能成為2型糖尿病的安全有效干預策略,其通過改善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部分性恢復胰島β細胞功能及減輕胰島素抵抗三重機制,為疾病管理提供新型治療選擇。
四、療效總結:干細胞治療能否徹底停用胰島素或降糖藥?
結合上述多個臨床研究與真實病例,可以看到一個清晰趨勢:
干細胞治療的確有機會幫助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減少藥量,甚至在醫生指導下完全停用胰島素。
但“能否停藥”并不是一句話就能概括的,它受到許多關鍵因素的影響。
1. 哪些患者更有可能停藥?
根據現有數據,以下類型患者更可能從干細胞治療中獲益明顯:
- 病程較短或中期(<10年)
- 仍有一定的β細胞儲備(C肽尚未完全下降)
- 血糖波動不算極端、無嚴重酮癥史
- 無重度并發癥(如腎衰竭、晚期視網膜病變)
- 炎癥水平較低、胰島素抵抗可逆性強
這些人群的胰島功能較容易被“喚醒”或修復,因此更容易在治療后看到藥物減量甚至停用。
2. 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停藥
盡管部分患者實現了停藥,但臨床也明確指出:
- 部分患者只能從“高強度胰島素治療 → 使用更少劑量”
- 部分患者可從“多藥聯合 → 減為單藥”
- 少數患者能完全脫離胰島素依賴
- 極少數血糖基礎控制非常差的患者難以實現顯著減藥
換句話說,干細胞治療并不是“包治百病”,但它能為傳統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一種難得的功能改善機會。
3. 干細胞治療帶來的另一重要價值:延緩病程
即使不能完全停藥,許多研究仍指出:
- β細胞功能得到部分恢復
- 胰島素抵抗改善
- 糖化血紅蛋白顯著下降
- 并發癥發展速度減慢
這些作用對長期管理2型糖尿病而言,意義同樣重大。
總結一句話:干細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停藥”,但它確實讓一部分患者實現了傳統治療難以達到的目標:胰島功能的恢復與藥物依賴的減少。
五、給患者的建議
盡管干細胞療法前景令人期待,但對普通患者來說,理性選擇、科學決策至關重要。以下幾點非常關鍵:
1. 切勿盲目停藥或自行減藥
干細胞治療并不能在短時間內讓血糖“立刻恢復正常”。一旦擅自停藥,血糖驟升可能導致酮癥、昏迷等嚴重后果。
所有的減藥或停藥必須在專業醫生評估后進行。
2. 選擇正規機構與合法臨床路徑
建議選擇:
- 三甲醫院
- 臨床試驗備案項目(可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查詢)
- 具有倫理審核、中檢院報告的干細胞治療中心以及機構
避免任何私下宣傳“包治、包停藥”的機構。
3. 明確自己的胰島功能儲備
治療前通常建議檢測:
- 空腹與餐后C肽
- HOMA-β、HOMA-IR
- HbA1c
- 是否存在嚴重并發癥
這些數據能幫助判斷您是否屬于更容易獲益的人群。
4. 干細胞治療≠替代生活方式管理
即使進行了干細胞治療,仍需堅持:
- 控制飲食
- 增加運動
- 減少壓力
- 保證睡眠
- 規律復診
良好的生活方式能確保干細胞發揮最大效果。
5. 了解治療是“改善”,而非“完全治愈”
目前全球沒有任何權威機構宣稱干細胞可以100%徹底治愈2型糖尿病。但它確實可能讓部分人的胰島功能恢復到足以減少藥物依賴的水平。
結語
干細胞治療正在改變我們對2型糖尿病的傳統認知。從過去只能“控制血糖”,到如今可以“修復胰島功能、減少藥物依賴”,這一變化代表著未來治療策略的巨大轉型。
現有證據顯示:
- 部分患者可明顯減藥
- 少數患者可完全停用胰島素
- 多數患者可獲得胰島功能改善、炎癥降低、血糖穩定等長期收益
但與此同時,干細胞治療仍需要更多大規模、長期隨訪的隨機對照試驗來確認療效的穩定性。對患者而言,理性評估、自身條件匹配、選擇正規項目,是獲得最大收益的關鍵。
干細胞不是奇跡,但它為2型糖尿病帶來了真正的“功能性逆轉”希望。未來,我們也許會看到越來越多患者不再被終身胰島素依賴所束縛,而能夠走向更自由、更健康的生活。
參考資料:
[1]Le, P. T.-B., Doan, N. P.-V., Tien, P. V., Hoang, D. N. C., Phan, N. K., & Pham, P. V. (2019). A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autologous 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 case report.?Biomedical Research and Therapy,?6(1), 2966-2969.?https://doi.org/10.15419/bmrat.v6i1.516
[2]金愷萌,魯瑾.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海軍軍醫大學學報,2025,46(05):644-652.DOI:10.16781/j.CN31-2187/R.20240199.
[3]黃才浩,張帆.人臍帶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罕少疾病雜志,2025,32(07):3-6.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