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CKD)是一種發病率不斷攀升的全球性健康問題,目前缺乏高效治療手段,多數患者在疾病終末期只能依賴腎替代治療。近年來,干細胞移植已成為再生醫學研究熱點,并在多種組織修復中展現出潛力,也為CKD的治療提供了新方向。
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30例患者71篇研究證實可改善腎功能

慢性腎臟病的發病機制與治療現狀
CKD發病機制復雜,主要涉及腎小球血流動力學異常、蛋白尿、免疫炎性反應及間質纖維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最終導致腎功能逐步喪失。
研究表明,酸解平衡與礦物質代謝紊亂也與CKD的發生密切相關。盡管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在早期可一定程度延緩病情,但中晚期仍缺乏有效干預手段,治療選擇非常有限。
干細胞移植:腎病治療新方向
間充質干細胞(MSCs)因具有多向分化潛能、自我更新能力和良好的免疫調節特性,成為CKD細胞治療的理想選擇。其來源廣泛、低免疫原性,不僅便于獲取,也規避了倫理爭議,為同種異體移植奠定應用基礎。
MSCs治療CKD的機制
MSCs可作用于不同種類的腎病損傷,在定程度上改善蛋白尿、降低血肌酐水平,改善腎纖維化、巨噬細胞侵潤間,減少促炎癥細胞因子。這些修復過程的作用機制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遷徙和歸巢作用同種異體或自體MSCs通過外周血管輸注或經介入操作直接注入腎血管后,可通過遷徙和歸巢聚集在受損腎組織從而發揮修復作用。目前已證明移植的MSC在腎損傷模型中具有歸巢至腎小球、間隙組織、小管周毛細血管及腎小管的能力。
2、直接分化為腎臟細胞?有研究表明MSC具有分化為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能力,可促進腎小管再生,MSC經過遷徙和歸巢進入受損腎臟,直接分化為腎臟細胞代替受損細胞,修復受損腎臟的結構和功能。
3、旁分泌機制?MSCs通過旁分泌機制發揮有效的抗炎和抗纖維化的作用,通過減少疾病相關的炎癥和纖維化改善腎功能。
間充質干細胞對CKD的治療效果
2012年5月,埃及開羅大學Eansary等人曾對30例不同原因導致腎功能損害的患者進行了臨床研究,其中包括腎小球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移植后患者各10例。[1]
研究顯示一定程度上增加MSCs輸注頻率和數量有助于腎功能恢復,MSC注射前后,在注射后1、3和6個月,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水平均有顯著差異,SLE患者注射后血清肌酐下降幅度和平均肌酐清除率升高幅度均大于移植組和對照組。
研究者認為,MSCs療法在慢性腎臟病治療中具有應用潛力,尤其適合在疾病早期進行干預。
在另一項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的有關細胞療法治療CKD實驗研究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中,經過篩選后納入71篇文章,通過對患者相關指標和不同研究中模型相關因素(種類、性別、造模方式、治療時機)和細胞相關因素(細胞類型、給藥途徑、治療方案等)進行了亞組分析,結果表明細胞療法可減少CKD的進展。[2]
總結:近年來,有關MSCs治療CKD的研究層出不窮,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間充質干細胞療法可延緩CKD進展、一定程度恢復腎功能。綜上所述,隨著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CKD研究的不斷深入,期待在有效治療CKD的路上展現出獨特優勢。
參考資料:
[1]Mesenchymal stem cells are a rescue approach for recovery of deteriorating kidney functionMERVAT EL-ANSARY,??GAMAL SAADI,??SAMAH M ABD EL-HAMID
[2]Diana A. Papazova,?Nynke R. Oosterhuis,?Hendrik Gremmels,?Arianne van Koppen,?Jaap A. Joles,?Marianne C. Verhaar; Cell-based therapies for experimental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Dis Model Mech?1 March 2015; 8 (3): 281–293. doi:?https://doi.org/10.1242/dmm.017699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