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備受矚目。本次全會將聚焦構建健康中國,為全國人民帶來新的福祉和希望。健康是每個人的追求,也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基石。

各界所期待的改革具體指引正式發布。2024年7月15-18日,二十屆三中全會在京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7月21日《決定》全文出爐。《決定》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提出了更為細節的論述。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同時,中國創新驅動、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形成歷史性交匯。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內涵之一,生物醫藥創新是構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也是各國發展的重點領域。
《決定》總體看,有新提法、有積極的信號,共有十五章,六十條內容,共計兩萬多字。干細胞與外泌體團隊梳理發現,提及健康產業共三次,且主要集中在“?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等章節之中。
1.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發展銀發經濟,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促進醫養結合。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改善對孤寡、殘障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服務,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2.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強化環保、安全等制度約束。
健全相關規則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鼓勵和規范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
3.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促進社會共治、醫防協同、醫防融合,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醫療救治等能力。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建立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制,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引導規范民營醫院發展。創新醫療衛生監管手段。健全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機制,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
銀發經濟發展迎來新機遇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群體對適老產品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多層次。《公告》在發展銀發經濟上作出部署安排,著力推動增加為老服務和產品有效供給。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強調,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動老齡事業與產業、基本公共服務與多樣化服務協調發展,努力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一是推動老年產品市場提質擴容。積極開發適老生活用品市場,加快發展老年功能代償產品市場,創新開發智慧健康產品。實施康復輔助器具應用推廣工程,研究出臺居家社區和養老服務機構康復輔助器具配置及使用指南,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和回收再利用服務試點。
二是推動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養老服務業與教育培訓、健康、體育、文化、旅游、家政等幸福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供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養老、養生旅游、文娛活動等服務,推動與養老服務上下游產業相配套的教育培訓和平臺建設,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改善服務體驗,擴大有效供給。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預期提升,老年人消費的意愿和能力不斷增強,消費方式趨于多元化,醫療保健、繼續教育、文體旅游、康養服務等成為熱門。同時,隨著數字技術快速發展,老年網民群體快速增長,電子商務、遠程醫療、智慧養老等深入老年生活,銀發經濟增長潛力被進一步激發。在資本市場上,不少上市公司加大養老領域投入,積極布局老年用品生產、養老金融、養老服務和養老地產等板塊。此外,還有一些大中城市將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納入發展規劃。
從銀發經濟看細胞治療產業
銀發經濟(silver-haired economy)是近年來興起的熱點概念。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相關文件中,其背后的社會現實異常嚴峻。
當前,全球社會步入老齡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60歲及以上年齡人口達到2.8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9.8%,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1億人,占總人口的14.9%。
因而,國務院于2024年1月15日和2024年3月5日接連發布指導意見及工作報告,提及要發展銀發經濟,加強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
我國首部“銀發經濟”政策出臺!
如今,隨著人口結構逐漸變化,我國在未來將進入“超級老齡社會時代”。針對較為明確的趨勢,該如何進行投資和發展布局呢?這時候,可以將目光轉移至一個明確的需求點——老齡化社會的疾病治療。
衰老被認為是引發所有慢性疾病的最大風險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癌癥等。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應對老齡化,最重要的是改變對生命尺度的認知。
2024年1月15日,國辦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我國首部專門聚焦“銀發經濟”的政策文件。強調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第十七條強調:發展抗衰老產業。深化皮膚衰老機理、人體老化模型、人體毛發健康等研究,加強基因技術、再生醫學、激光射頻等在抗衰老領域的研發應用。推動基因檢測、分子診斷等生物技術與延緩老年病深度融合,開發老年病早期篩查產品和服務。推進化妝品原料研發、配方和生產工藝設計開發。
細胞技術,被譽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后的第三次醫學革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減輕老年人的疾病困擾,控制那些伴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劇的疾病,最終讓老人“老而不衰”。
與抗衰老產業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再生醫學,而再生醫學領域最耀眼的明星當屬干細胞技術。干細胞技術在國內外的研究如火如荼,干細胞技術作為細胞工程的核心技術,不僅是近年來醫學和生物學的研究熱點,也是支撐銀發經濟迅猛增長的關鍵抓手。
干細胞時代來臨:未來10年醫學科技顛覆性革命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我國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其中“干細胞與再生醫學”作為重大科技項目被列入規劃綱要,旨在推進醫學科技進步,推動健康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支持包括干細胞在內的細胞產品等領域的生物產業發展。
“未來5至10年,干細胞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會出現顛覆性革命。”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近年來,化學藥物、外科手術等傳統醫療手段已越來越受到人口老化、慢性病及腫瘤高發的挑戰,以干細胞、免疫細胞治療等為代表的細胞治療新技術發展迅猛,已成為當今世界生物醫藥領域研發的熱點。未來5年全球范圍將有更多干細胞藥物獲批上市。
隨著全球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邁入了高速發展期,當前全球已登記的細胞與基因治療相關臨床試驗已超過7000余項,其中近3000項已完成臨床試驗研究,并進行了數萬例干細胞移植。
2024年5月2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NMPA)官網發布《中國新藥注冊臨床試驗進展年度報告(2023年)》
報告顯示研發企業在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新技術領域加強布局,2023年登記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類臨床試驗81項,較2022年增長近1倍。
未來展望,通過近些年的臨床及科研案例表明細胞療法在改善多種老年疾病方面均顯現出強勁潛力。有望助力延年益壽,幫助老年人擁有高質量的老年生活。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