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尤其是慢性腎病、糖尿病腎病和狼瘡性腎炎等,已經成了全球范圍內越來越棘手的健康問題。雖然透析和腎移植能延續患者的生命,但它們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透析意味著患者需要長期、規律地跑醫院,不僅生活被打亂,還可能因為長時間透析引發各種并發癥;而腎移植看似是個“一勞永逸”的選擇,卻受限于供體稀缺和免疫排斥,很多人甚至在等待的過程中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也正因為如此,醫學界一直在尋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新療法。
在此背景下,干細胞治療作為再生醫學領域的突破性技術,為腎病治療帶來了新希望。那么,干細胞真的能治療腎病嗎?接下來,我們就從它的科學原理、臨床研究進展到面臨的挑戰,一步步拆解,看看干細胞到底是怎么治療腎病的。

干細胞能治療腎病嗎?最新科學證據與臨床進展告訴你答案
干細胞治療腎病的科學機制
干細胞治療腎病的核心價值,就在于它能通過多個作用靶點,逆轉那些傳統藥物很難改善的腎臟損傷。和單純抑制癥狀的保守治療不一樣,干細胞靠自身獨特的生物學特性,能從根兒上實現腎臟組織的結構性修復和功能重建。
1.細胞再生與直接修復:干細胞能直接分化成腎小管上皮細胞、足細胞這些腎臟需要的細胞,替代已經受損的細胞。同時它還會分泌 HGF、VEGF 這類因子,激活身體自身的修復機制。
2.免疫調節與炎癥抑制:在腎病的很多情況下,免疫反應過度是病情加重的推手。干細胞能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增加抗炎因子的含量,還會引導調節性 T 細胞的產生,讓免疫系統學會“收手”,減少對腎臟的攻擊。
3.抗纖維化與微環境重塑:干細胞分泌的外泌體里含有miR-let7c、miR-29b這些物質,能阻斷TGF-β/Smad3信號通路,從而抑制腎臟纖維化的發展。另外它還會分泌促血管新生的因子,增加腎臟里的毛細血管密度,延緩腎小球硬化的進程。?
詳情請瀏覽:干細胞治療腎臟疾病的6大原理機制,您都了解嗎?
干細胞治療腎病的臨床研究進展
目前,國內外已有多項干細胞治療腎病的臨床試驗正在開展:
1.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最新進展
2025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常見多發病防治研究”等重點專項2025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涉及“常見多發病防治研究”、“生育健康及婦女兒童健康保障”、“干細胞研究與器官修復”、“前沿生物技術”、“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究”等5個重點專項。

我國在慢性病防控方面的壓力確實很大,目前大約有八成的死亡病例都與慢性病有關,這個比例比不少發達國家都高。過去的傳統治療手段,多數只能緩解癥狀,很難真正修復受損的組織,更別說讓器官功能恢復了。正因如此,醫學界一直在尋找能突破這一瓶頸的新方法。干細胞技術,憑借在組織再生和免疫調節上的獨特優勢,逐漸被視為一個極具潛力的方向。
這一政策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干細胞治療邁入規范化、標準化發展的新階段,為慢性腎病等12類重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研究指引。《腎臟病領域“十大創新方向”中國專家共識》明確將干細胞療法列為首選。其通過免疫調節和組織修復機制,可有效減輕腎臟炎癥反應,改善蛋白尿指標。
上海長征醫院的臨床數據顯示,用干細胞修復腎小球的有效率超過了75%,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平均下降了40%。這樣的成果不光驗證了干細胞在腎臟病治療中的潛力,也給慢性病領域的精準醫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詳情請瀏覽: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的最新臨床進展匯總:2025年全球研究動態(截至5月)
2.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腎病最新進展
2025年,韓國首爾生命科學研究院在《國際干細胞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間充質干細胞介導的GREM2抑制可抑制腎臟上皮-間充質轉化并減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用從人臍帶血中提取的SMUP-Cells干細胞,給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做治療。三個月之后觀察發現,衡量腎損傷的關鍵指標 —— 尿白蛋白與肌酐比(UACR)明顯降下來了,而且腎臟纖維化、腎小管損傷相關的蛋白表達也少了很多。
進一步的機制研究發現,這些干細胞就像給腎臟裝了個“修復開關”,能精準降低一種叫Grem2的基因活性。平時在高糖、高脂的環境下,Grem2會被“點燃”,一旦活躍,就會加速腎臟纖維化,讓細胞提前進入衰老狀態。而SMUP-Cells的作用,就像直接踩住了這顆“硬化油門”。
這項研究提示,Grem2很可能是糖尿病腎病的關鍵致病靶點。通過臍帶血干細胞“關掉”這個靶點,不僅能減緩病變,還為未來開發針對性的藥物和細胞療法打開了新的思路,也讓糖尿病患者避免腎損傷的可能性,看到了新的希望。
詳情請瀏覽:2025年1-5月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最新臨床進展匯總
3.干細胞治療狼瘡性腎炎最新進展
2025年3月,國際知名期刊《BMC腎臟病學期刊》上發表了的一項名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各種慢性腎病的免疫調節作用:文獻綜述》的研究成果,揭示間充質干細胞(MSCs)在慢性腎病中的免疫調節機制。
狼瘡性腎炎(LN)作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最嚴重的并發癥,其核心病理特征為免疫失衡:T/B細胞過度活化導致自身抗體及促炎因子(如IFN-γ)過量釋放,Th1/Th2比例失調與腎臟損傷程度密切相關。

有研究發現,間充質干細胞(MSCs)在調節狼瘡性腎炎的免疫紊亂上,幾乎是多管齊下的。
在抑制異常免疫方面,它會增加FOXP3+調節性T細胞的數量,以此壓制那些“攻擊自身”的T細胞;同時促進CD1c+樹突狀細胞增殖,改善Th1和Th2細胞失衡的問題。
在減少自身抗體方面,它能卡住B細胞的“生長關”,不讓它們過度分化,從而減少免疫球蛋白的生成,間接減輕對腎臟的攻擊。
而在重塑免疫微環境時,它會引導巨噬細胞變成M2型,降低NK細胞的活性;還能通過提高IL-10、IL-4這些抗炎因子的水平,降低IL-17、TNF-α、IFN-γ等促炎因子的含量,形成“抗炎+抗纖維化”的雙重保護機制,明顯減慢腎臟損傷的發展速度。
總的來說,間充質干細胞不僅是在調節T細胞、B細胞,還在重塑整個免疫微環境。它這種雙重保護的機制,為狼瘡性腎炎治療提供了一條新路,也有望減少患者對激素的依賴,降低并發癥的風險。
4.干細胞治療急性腎損傷最新進展
2025年5月,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腎臟病醫學部正啟動一項前沿臨床研究,重點評估創干細胞創新藥——艾米邁托賽注射液在急性腎損傷治療中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該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現正面向全國公開招募符合條件的患者。
研究表明MSCs具備出色的多重修復功能,在急性腎損傷治療中主要通過以下機制發揮作用:調節免疫系統,減輕炎癥反應;促進腎小管上皮細胞的修復與再生;促進血管新生,改善腎臟供血;抑制細胞凋亡,保護殘余腎單位功能。
該藥物的出現為AKI患者帶來全新治療策略,有望從源頭阻斷病情進展。
干細胞治療腎病的優勢與局限
優勢方面
干細胞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免疫原性低。簡單來說,它不像外來器官那樣容易被身體排斥,這讓治療過程中的風險大大降低。
它的給藥方式也很靈活,可以通過靜脈輸液進入體內,也能直接注入腎動脈,操作方式可根據病情選擇,相對方便。
未來,甚至有可能直接用患者自己的干細胞來做治療,這樣不僅安全性更高,效果也可能更好,實現真正的個體化治療。
局限之處
不過,干細胞技術還沒完全成熟。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讓它們精準變成腎臟真正需要的細胞——這方面的效率還有待提升。
此外干細胞的制備、存儲以及整個治療過程都比較復雜,這就導致治療費用相對昂貴,短期內很難普及到更多普通患者。
未來展望:希望與理性并存
眼下的研究結果,讓干細胞治療腎病看起來前景很美——它確實為患者帶來了一絲不一樣的希望。可現實是,這項技術還處在臨床試驗階段,距離真正走進大多數人的治療方案,還有不小的距離。
好消息是,科研人員一直在不斷攻關,技術也在一點點完善,相關的監管制度也在逐步健全。等這些條件都成熟,干細胞療法或許真能成為腎病治療中的重要一環,幫患者提升生活質量,甚至延長壽命。
隨著科研的不斷深入、技術的持續改進以及監管政策的逐步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干細胞療法有望成為腎病治療的重要手段,為改善腎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命帶來更多可能。對于腎病患者而言,在關注干細胞治療前沿進展的同時,也應積極配合現有治療方案,保持樂觀心態,等待這場腎病治療領域的 “變革” 早日到來。
相關閱讀:
參考資料:
Ko MS, Yun J, Kim S, Kim M, Go S, Jin HJ, Koh EH.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ediated Suppression of GREM2 Inhibits Renal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Attenuates the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IJSC 2025;18:158-172. https://doi.org/10.15283/ijsc24113
Li, J., Wu, M. & He, L.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literature review. BMC Nephrol 26, 107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2882-025-04029-y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