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在國際知名期刊《國際肝病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in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a long-term follow-up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失代償性肝硬化: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長期隨訪分析)”的臨床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對接受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治療的患者進行了迄今為止報道的最長隨訪期(即75個月)。發現UC-MSC可改善HBV相關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和肝功能。因此,UC-MSC藥物治療可能為該疾病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什么是失代償性肝硬化?

失代償性肝硬化是肝硬化的一個階段,指的是肝臟功能嚴重受損,無法有效履行其生理功能,導致一系列并發癥出現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肝臟的組織結構發生廣泛纖維化,導致肝小葉改建,肝臟的功能受到嚴重影響。這使得肝臟對各種物質的代謝、合成、分解等功能顯著下降,從而引發多種臨床表現。
在過去十年中,間充質干細胞 (MSC) 療法已成為治療終末期肝病的一種新型替代方法。在臨床環境中,多項研究表明,輸注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MSC)可顯著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尤其是,已證實BM-MSC輸注對于治療肝功能衰竭是安全可行的。最近的一項研究還發現,自體BM-MSC療法在改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組織學纖維化和肝功能方面是安全的。
目前很少有研究證實MSC治療肝硬化患者的有效性,且多基于12個月隨訪數據,但一項10年隨訪研究證明自體外周血干細胞治療有效。之前臨床試驗顯示UC – MSC治療在72周隨訪中改善失代償期肝硬化和ACLF患者肝功能,不過其對這些患者的長期效果尚不明確。
針對這些問題,在我們的研究中,對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輸注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進行了75個月的觀察,這是迄今為止報道的UC-MSC治療這種疾病的最長隨訪期。
該研究結果有望為UC-MSC作為治療HBV相關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以及其他終末期肝病患者的新治療策略奠定基礎。
解放軍總醫院:干細胞療法能夠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和肝功能!
這是一項前瞻性、開放標簽和隨機對照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gov注冊(編號 NCT01220492),并由中國衛生總后勤部批準。我們在中國北京302醫院開展了這項研究。
方法:本項前瞻性、開放性、隨機對照研究納入了219名HBV相關失代償性肝硬化 (DLC)患者,分為對照組 (?n=111) 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 (UC-MSC) 治療組 (n=108),所有患者均在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接受了隨訪。(如圖1)

治療方案:治療組患者每4周接受3次UC-MSC輸注,對照組僅接受常規治療。以總生存率和無HCC生存率作為主要終點,同時評估了肝功能和與藥物相關的不良事件。(如圖2)

結果
1.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對長期生存的影響
- 在75個月后的隨訪中,UC-MSC治療組與對照組之間的總生存率無顯著差異。(圖?3a)
- 而使用Landmark分析,在13至75個月的隨訪中,UC-MSC治療組的總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但在前13個月的隨訪中,UC-MSC治療組與對照組之間的總生存率無顯著差異(圖?3b)

結果表明,盡管UC-MSC治療可以顯著提高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但UC-MSC治療相對于傳統醫學治療的優越性可能在UC-MSC輸注后約13個月才會顯現出來。
2.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輸注對肝功能的影響
為探討UC-MSC輸注對肝功能的影響,在首次UC-MSC輸注或常規藥物治療后的48周內監測血清ALB、PTA、CHE和TBIL水平。
- 在48周的隨訪中,兩組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較基線水平升高,但UC-MSC治療組的ALB水平在24和48周的時間點明顯高于基線水平(圖?4a)。
- 在48周的隨訪中,UC-MSC治療組的凝血酶原活動度(PTA)水平與基線水平和對照組相比均明顯升高(圖?4b)。
- UC-MSC輸注后,隨訪48周,膽堿酯酶(CHE)水平較基線水平明顯升高,總膽紅素(TBIL)水平明顯降低(圖?4c、d)。
結果表明,UC-MSC治療可減輕肝臟炎癥,明顯改善肝功能。

3.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輸注的不良反應和安全性
- UC-MSC組所有患者均能良好耐受UC-MSC治療。7名患者在UC-MSC輸注后2-6小時內出現自限性發熱(體溫 37-38 °C),但在12小時內恢復,無需任何額外治療。未發現其他短期臨床不良反應,包括過敏、皮疹或感染。
- 在75個月的隨訪中,aplan–Meier分析顯示,UC-MSC 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無肝癌生存率無顯著差異。有趣的是,在隨訪的前8個月內,對照組的無肝癌生存率似乎高于UC-MSC治療組(圖5)
這些結果顯示,對于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UC-MSC治療在長期安全性方面并不比常規治療帶來更高的風險。

討論
在本研究中,我們對接受UC-MSC治療的患者進行了迄今為止報道的最長隨訪期(即 75 個月),以了解 UC-MSC治療對慢性乙型肝炎相關失代償性肝硬化的長期影響。除了治療在改善肝功能和生存方面的好處外,在長達75個月的隨訪中未觀察到任何重大不良事件或不良影響。這一發現很重要,因為安全性是UC-MSC 臨床應用的主要關注點。因此,我們的數據顯示UC-MSC治療是安全的,不會增加HCC事件的發生率,并且對改善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生存率具有長期影響。
并且本研究發現,UC-MSC治療與肝功能改善相關,表現為48周隨訪中ALB、PTA和CHE水平升高,TBIL水平降低。然而,就生存率而言,在13個月的隨訪中,UC-MSC治療組和對照組之間無明顯差異,僅在13~75個月的隨訪中,UC-MSC治療組的總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意味著UC-MSC治療失代償性肝硬化的療效僅在13個月后才明顯。
生存獲益可能與肝功能的改善以及肝硬化的部分阻斷或逆轉有關,其機制可能與既往報道的各種機制有關。因此,UC-MSC治療僅在13個月的UC-MSC治療后才改善生存率的具體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結論
綜上所述,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安全、耐受性好,可改善HBV相關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有望在臨床中推廣應用,成為治療HBV相關失代償性肝硬化的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的這項研究,不僅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了中國在干細胞治療領域的科研實力,也為全球范圍內的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隨著干細胞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的突破,為肝病患者帶來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相關閱讀: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干細胞治療肝硬化的新聞咨詢請點擊這里!
參考資料:
Shi, M., Li, YY., Xu, RN.?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in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a long-term follow-up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Hepatol Int?15, 1431–1441 (2021). https://doi.org/10.1007/s12072-021-10199-2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