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干細胞療法可以逆轉肝硬化”的消息在網絡上不斷傳播,不少機構甚至打出“重建肝臟結構、恢復肝功能如新”的口號,并收取高額治療費用,讓患者和家屬既心動又疑惑:這究竟是真正的醫學突破,還是被精心包裝的噱頭?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肝硬化本身:肝臟損傷難以自我修復,傳統藥物和手術手段在逆轉纖維化和改善肝功能方面存在明顯局限。那么,干細胞療法在肝硬化治療中目前取得了哪些真實進展,又能帶來多大程度的改善?
本文將從科學原理、臨床研究、真實案例到現狀,全面解析干細胞治療肝硬化的可行性與局限,幫助患者理性判斷:在追逐肝功能恢復的希望時,如何辨別科學依據與虛假宣傳,抓住真正的醫學進步。

干細胞治療肝硬化是騙局嗎?2025最新療效解析與避坑指南
一、肝硬化的治療困境:傳統療法的局限
肝硬化是各種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發展的終末階段,肝臟組織因長期損傷導致??彌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和再生結節形成??,功能嚴重受損。
傳統治療方法面臨諸多局限:
- ??藥物治療??:主要是抗病毒、保肝利尿、對癥支持治療。這些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疾病進展??,但難以??逆轉已經形成的纖維化和結構破壞??。
- ??肝移植??:目前治療終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但面臨??供體器官極度短缺、手術風險高、費用昂貴以及術后需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等難題,僅極少數患者能受益。
因此,醫學界一直在探索能真正修復肝組織、逆轉纖維化的新方法,干細胞治療便是其中備受關注的方向。
二、干細胞治療為什么能夠改善肝硬化?
干細胞療法被寄予厚望,是因為它們具備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復肝臟損傷:
- 促進肝細胞再生:干細胞可分化為肝細胞樣細胞,替代受損或死亡的肝細胞,重建肝功能。
- 調節炎癥反應:干細胞能釋放免疫調節因子,抑制慢性炎癥,減緩纖維化進程。
- 改善微環境:通過分泌生長因子和細胞外囊泡,干細胞能夠促進血管生成、改善局部血流,為肝組織修復創造條件。
總體而言,干細胞既可直接“修復”肝細胞,又能改善肝臟微環境,為肝功能恢復提供雙重支持。
三、2025年干細胞治療肝硬化最新臨床進展
案例1:間充質干細胞在肝硬化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探索
2025年1月6日,臺灣臺北國防醫學中心三軍總醫院在行業期刊《干細胞研究與治療》上發表了一篇名為《間充質干細胞療法改變肝病治療格局:當前臨床試驗回顧》的研究成果。[1]
本綜述深入探討了基于間充質干細胞(MSC)治療慢性和終末期肝病治療的最新進展(包括肝硬化),并重點介紹了當前的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表明,間充質干細胞(MSC)已成為治療肝硬化/終末期肝病的重要探索方向,目前約有30多項試驗在開展。
已有發表結果顯示出明確的積極信號:
在一項編號NCT01741090的小型研究(11例完成隨訪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54.5%的患者在組織學上纖維化得到了改善,90.9%的患者肝功能有明顯好轉,相關纖維化標志物顯著下降且未見嚴重不良事件;
另一項隨機對照試驗(NCT01729221,40例HCV相關肝硬化)報道,接受自體骨髓MSC輸注的患者中約54%肝酶接近正常,白蛋白、膽紅素和凝血指標等合成功能指標也有顯著改善。
總體來看,MSC治療在改善肝合成功能與減輕纖維化方面顯示出可觀潛力且安全性良好,但樣本量有限、隨訪時間短,仍需更大規模、長期隨訪的隨機對照研究來確認療效并優化給藥方案。
案例2:干細胞療法在失代償期肝硬化中的安全性與療效研究
2025年2月20日,解放軍總醫院牽頭在期刊《中華肝病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干細胞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及肝衰竭的臨床研究進展》的研究成果。[2]
研究表明截至2025年1月1日,全球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冊的干細胞治療肝硬化相關臨床試驗約80項,主要集中于Ⅰ期(31項)和Ⅱ期(Ⅰ/Ⅱ期16項、Ⅱ期14項)。間充質干細胞(MSC)是主流選擇,其中臍帶來源MSC(UC-MSC,32項)、骨髓MSC(BM-MSC,27項)及脂肪干細胞(13項)應用廣泛。

盡管MSC在肝硬化治療中展現出良好安全性和潛在療效,但目前給藥途徑(如外周靜脈、肝動脈或門靜脈輸注)、劑量及方案設計仍缺乏統一標準,限制了其臨床推廣。
在安全性方面,多項研究驗證了MSC療法的可靠性。例如,王福生院士團隊對7例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進行3次UC-MSC靜脈輸注,48周內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韓國一項多中心Ⅱ期試驗顯示,BM-MSC經肝動脈注射治療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后,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長期療效方面,王福生團隊的75個月隨訪研究(219例患者)證實,UC-MSC治療組總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肝功能指標(如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動度)明顯改善。
除MSC外,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動員的CD34+干細胞療法也表現出初步療效。一項干細胞治療45例肝硬化患者研究顯示,CD34+干細胞治療4周后血清白蛋白顯著升高,3個月終末期肝病模型評分(MELD)改善,且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
這些研究共同表明,干細胞療法(尤其是UC-MSC)在肝硬化治療中具有顯著的安全性、肝功能修復潛力和長期生存率提升效果。然而,標準化治療方案、聯合療法探索及個體化治療路徑仍是未來需突破的關鍵方向。
案例3:失代償性肝硬化MSC劑量遞增研究,安全性驗證與免疫調節初步觀察
7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在國際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發表了一篇名為《間充質基質細胞治療失代償性肝硬化的劑量遞增研究:Ia/Ib期結果和免疫調節見解》的臨床研究結果。[3]
研究采用單組劑量遞增設計進行了Ia/Ib期序貫臨床試驗,以評估MSC療法在DL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同時探索其免疫調節作用并收集初步治療信號。

在Ia期臨床試驗中,四個劑量組分別接受單劑量MSC:5.0×10?、1.0×10?、1.5×10? 和2.0×10? 細胞。患者于第3、7、14和28天接受隨訪。
Ia期和Ib期臨床研究顯示,MSC治療用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總體是安全的,28天隨訪內沒有發現嚴重副作用或劑量相關的毒性反應。
研究還提示,較高劑量的MSC能更明顯地調節免疫功能,特別是通過影響一種叫MX1?的單核細胞亞群,這種作用大約能持續一周左右。患者在治療后,Child-Pugh評分、MELD評分、肝功能指標以及生活質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在高劑量或多次給藥的情況下更為明顯。
總體來說,這項研究不僅確認了MSC在DLC患者中的安全性,也初步揭示了劑量與療效之間的關系,并為后續進一步探索最佳用藥方案提供了依據。
四、干細胞治療的現實問題與局限
綜上所述,干細胞治療肝硬化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
1.?技術門檻高,風險尚未完全解決?:干細胞定向分化、存活整合及免疫排斥問題待解,此外可能出現短期不良反應,如發熱、注射部位反應等。
2.治療費用高昂?:單次治療成本達幾萬元,長期康復監測費用疊加,且未納入醫保,普通患者負擔沉重。
3.技術標準未統一:最佳的細胞類型、最佳劑量、最佳輸注時機、最佳輸注途徑等問題,全球科學界仍在探索中,尚未形成金標準。
五、常見騙局與風險
那么,干細胞治療是不是騙局?答案是:干細胞療法本身不是騙局,但市面上很多打著干細胞旗號的治療可能是騙局。
“包治百病”、“一針見效”、“徹底根治”:這是最經典的騙術。干細胞不是萬能神藥,目前也不可能實現肝硬化的徹底根治。任何做出絕對化承諾的機構都不可信。
“口服干細胞”、“干細胞化妝品/保健品”:干細胞無法通過口服起效,胃酸會直接殺死它們。所有聲稱口服、涂抹有效的產品都是騙人的。
警惕費用過高或過低:過高(如幾十萬一針)或過低(幾千塊一針)都要警惕,大概率有問題。
高價“私人定制”陷阱:一些中介機構打著“國外先進技術”旗號,收取數十萬費用進行所謂“干細胞移植”,實則可能注射的是生理鹽水或未經處理的細胞。

六、如何尋找靠譜的干細胞機構渠道?
選擇正規機構是保障安全的第一步:
查詢注冊信息:正規臨床試驗會在ClinicalTrials.gov等平臺注冊,有明確編號、研究方案和倫理審查批號。
機構資質:選擇有資質、能說清細胞來源的機構,細胞應經過嚴格篩查和質量控制。
查看價格是否合理:對于那些收費極高又承諾效果的“臨床試驗”,需要保持警惕,正規的臨床研究通常不會向參與者收取高額費用。
評估團隊與設施:專業機構應配備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和科研團隊,實驗室設施應符合GMP標準。
看細胞來源與制備:合規機構會提供干細胞來源、檢測報告及制備流程。細胞需來自健康供體,排除病毒、遺傳疾病風險,且制備過程需符合質量管理規范。
七、避坑指南:給患者的實用建議
理性看待療效:干細胞治療肝硬化仍處于臨床研究階段,并非“神藥”或標準治療。對任何承諾“根治”的宣傳保持高度警惕。
優先選擇臨床試驗:積極參與正規醫院開展的臨床試驗(可在國家醫學研究登記備案平臺查詢)。這些試驗通常有嚴格的倫理審查和科學設計,且多數不向受試者收取費用或僅收取部分成本費。
核實機構合法性:通過國家衛健委官網或相關藥監部門網站查詢醫療機構和項目的備案資質。堅決拒絕無醫療資質的場所和非醫務人員操作。
警惕高價與傳銷:對費用遠低于市場價(可能偷工減料)或遠高于市場價(夸大其詞),以及要求發展下線、拉人頭的模式,務必遠離。
長期隨訪監測:治療后需定期復查,評估療效及安全性。
結語
綜上所述,干細胞治療肝硬化不是騙局,它是一個真實且正在快速發展的再生醫學領域。隨著2025年最新臨床研究的不斷推進,干細胞在改善肝功能、減輕纖維化以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展現出積極潛力。然而,患者和家屬仍需保持理性,甄別信息,選擇正規機構,并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做出科學決策。隨著研究深入和技術優化,干細胞治療有望為更多肝硬化患者帶來切實的康復希望。
參考資料:
[1]Huang, WC., Li, YC., Chen, PX.?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as a game-changer in liver diseases: review of current clinical trials.?Stem Cell Res Ther?16, 3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3287-024-04127-y
[2]Wang YH, Xie YB, Zhang ZY, Pan YF, Wang FS.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stem cell therapy for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nd liver failure]. 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 2025 Feb 20;33(2):103-107. Chinese. doi: 10.3760/cma.j.cn501113-20250210-00052. PMID: 40044426.
[3]Shi, L., Zhang, Z., Mei, S.?et al.?Dose-escalation studies of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therapy for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phase Ia/Ib results and immune modulation insights.?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10, 238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5-02318-4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