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繼腫瘤、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人類非傳染性慢性病。數據顯示,我國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復雜,常見于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傳統治療方法雖然能控制病情,但往往不能完全掌控血糖波動,且無法逆轉疾病進程。
近些年,干細胞療法的出現,為這場 “抗糖戰爭” 帶來新變量。這種從人體自身或異體提取的 “萬能細胞”,能通過分化、修復、調節等多重機制,嘗試從根源改善糖尿病。不過,它真的能讓患者徹底擺脫胰島素嗎?
本文將結合最新的臨床研究和專家解讀,深入分析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現狀、作用機制和潛在前景,幫助大家看清楚干細胞療法能否真正讓2型糖尿病患者告別胰島素依賴。

告別胰島素?干細胞能為2型糖尿病治愈帶來新希望嗎?專家解讀
2型糖尿病的治療困境與新希望
對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治療更像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即使嚴格控制飲食、堅持運動、按時服藥,甚至依賴胰島素,血糖依舊可能時好時壞。
隨著病程推進,胰島β細胞功能逐漸衰退,藥物劑量不斷增加,許多患者最終還是不得不依賴胰島素維持。可遺憾的是,胰島素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它只是幫忙“管住血糖”,卻無法阻止疾病繼續惡化。
正因為如此,醫學界和患者都在尋找一種能夠真正改變病程的新手段。近年來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的干細胞療法,就被視為最有希望帶來突破的方向之一。
干細胞療法是如何改善2型糖尿病?
干細胞療法改善2型糖尿病,并非依靠單一機制,而是通過 ??“多管齊下”?? 的方式,從多種途徑對糖尿病復雜的病理生理環節進行干預。其核心機制可概括為以下四點:
1.促進胰島功能恢復與β細胞再生??:干細胞能刺激胰島β細胞再生,還能轉化為類似β細胞的功能細胞,幫助增加胰島素分泌。
2.改善胰島素抵抗??:干細胞能降低有害的炎癥因子,讓肝臟、肌肉對胰島素更敏感,同時改善胰腺血液循環,提升胰島素輸送效率。
3.抗炎作用與免疫平衡??:干細胞能減少炎癥反應,增加抗炎因子,減輕胰島和全身的慢性炎癥。
??4.組織修復與并發癥防治??:除了修復胰腺組織,干細胞還對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并發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干細胞療法改善2型糖尿病靠的是“多方位修復”:既能促進胰島功能恢復、增加胰島素分泌,又能改善胰島素抵抗、減輕炎癥,還能幫助修復組織、延緩并發癥發展,相當于從源頭和周邊多個環節同時出手,為控制病情和改善長期預后帶來新可能。
詳情請瀏覽:干細胞如何修復2型糖尿病?作用機制、流程與效果一文看懂
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進展與真實療效
案例1:8年長期隨訪證明,干細胞療法顯著改善代謝控制并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2024年9月30日,福州總醫院在行業期刊《干細胞研究治療》上發表了一篇名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與單個核細胞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一項隨訪8年的隨機對照研究”的臨床研究成果。[1]

本次研究共納入97例患者,其中89例完成隨訪。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聯合單個核細胞治療組(Dual MSC+MC,n=33)、單核細胞組(MC-Only,n=32)和對照組(Control,n=31)。
1.代謝水平得到顯著改善:研究顯示,接受干細胞聯合治療(Dual MSC+MC)的患者在1年內血糖、胰島功能及胰島素依賴情況均顯著改善,其中部分患者甚至擺脫了胰島素依賴。
長期隨訪8年發現,該組患者的胰島功能和血糖控制雖有回落,但仍明顯優于對照組。(圖1)

2.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8年隨訪結果表明,Dual MSC+MC組的大血管并發癥、心絞痛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率都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干細胞聯合治療在降低糖尿病并發癥風險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3.安全性良好:1年內,Dual MSC+MC組出現2例中性粒細胞減少癥,而其他兩組均未出現。1年內未報告嚴重低血糖癥發作。8年隨訪中無死亡事件發生。
綜上所述,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單核細胞聯合治療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改善代謝控制,且副作用較小,沒有嚴重的長期問題。這些發現支持在更大規模的研究中進一步測試該治療在2型糖尿病中的應用。
案例2: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改善血糖、肝腎功能與炎癥,療效可持續12個月
2025年5月,馬來西亞森美蘭州芙蓉CMH專科醫院心臟科的研究團隊在這個難題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研究人員旨在通過多種臨床評估,評估靜脈輸注同種異體臍帶間充質干細胞 (UC-MSCs) 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重點關注全身炎癥、代謝功能障礙和胰島素抵抗。相關研究數據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雜志《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上。[2]
本次研究納入了包括2014年11月至2022年7月期間在參與中心接受過UC-MSCs輸注的糖尿病患者。共選擇了301名糖尿病患者。

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均顯示出滿意的結果,沒有不良反應。
在6個月 和12個月時觀察到HbA1c水平顯著降低。胰島素和HOMA-IR水平在6個月內顯著降低,12個月時趨勢相同。ALT和GGT水平顯著下降,表明肝臟炎癥減輕。
炎癥較重患者的hs-CRP水平在6個月時也降低,并在12個月時顯著降低。在12個月的隨訪中,男性和女性的睪酮 和雌二醇水平分別升高。
此外,2期慢性腎臟病 (CKD) 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估算腎小球濾過率 (eGFR) 和肌酐水平在6和12個月時均有所改善,表明早期CKD患者的腎功能得到恢復。
研究結果表明,異基因UC-MSC輸注對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且與整體健康狀況相關,且獲益可持續長達12個月。值得注意的是,該治療顯著改善了代謝指標,包括血糖控制、肝腎功能以及全身亞臨床炎癥。
詳情請瀏覽:干細胞治療301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新數據:顯著改善代謝、肝腎及炎癥
案例3: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實現長期脫離胰島素
2025年5月20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海軍軍醫大學學報》上報告了一項名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研究進展》的匯總成果。[3]

該報告系統梳理了間充質干細胞(MSCs)在糖尿病治療中的臨床證據與作用機制,揭示了這一前沿技術在改善血糖控制、修復胰島功能及防治并發癥方面的巨大潛力。
其中關于2型糖尿病,該綜述報告指出,在解放軍總醫院開展的一項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中,73名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s)靜脈輸注。治療48周后,20%的患者實現了糖化血紅蛋白(HbA1c)<7.0%且胰島素用量減少50%以上的目標,而安慰劑組僅4.55%達到這一標準。
更令人振奮的是,治療組中有5名患者在10-13個月內完全脫離胰島素依賴,這在傳統治療中幾乎不可能實現。
此外,還有一項研究顯示,接受臍帶華通氏膠MSCs移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1%在2-6個月內停用胰島素,且平均 9.3個月無需再注射胰島素。這些數據表明,MSCs治療不僅能顯著改善血糖控制,更能實現長期療效。
相關閱讀:最新指南|2025年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全球臨床進展(1-8月)
干細胞治療費用與可及性
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費用通常從幾萬元到數十萬不等(取決于細胞來源、療程和機構),可及性目前仍受限——主要集中在有資質的三甲醫院、研究中心或少數商業化試點,醫保覆蓋有限且名額/通道不普遍,患者在考慮時既要評估經濟承受力,也要優先選擇正規、受監管的項目。
詳情請瀏覽: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費用揭秘:2025年國內價格一覽
專家解讀與注意事項
專家認為面對干細胞治療帶來的希望,保持理性認知和科學態度至關重要。
1.干細胞療法的優勢
多靶點作用:不僅針對血糖,可能對并發癥也有改善潛力。
潛在修復性:旨在恢復人體自身的血糖調控功能。
減少藥物依賴:可能減少或停用外源性胰島素。
2.干細胞療法的局限性
技術尚未成熟:仍處于科研階段,尚未被主流醫學界列為標準治療手段。
個體差異顯著:并非對所有患者都有效。
費用高昂:且多數未納入醫保。
3.合理期望與科學態度
應對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抱有合理的期望。它目前仍是一種處于探索階段的前沿治療策略,而非成熟的標準化療法。對于患者而言,在堅持現有規范治療、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時,積極關注權威科研機構發布的臨床研究進展,是通過科學途徑接觸這一新療法的正確方式。
若考慮嘗試干細胞治療,??務必選擇正規的、在國家備案的醫療機構,積極參與其開展的正式臨床研究??,這是保障自身安全、并推動醫學進步的唯一正確方式。
結語
干細胞療法為2型糖尿病的治療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新希望??。其通過多機制協同作用,有望實現從“控糖”到“修復”的突破,幫助部分患者減少胰島素依賴、改善生活質量。
然而,也必須清醒認識到,這項技術??多數仍處于臨床研究階段??,尚未成為常規治療,??價格不菲且療效存在個體差異。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對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前景充滿信心。未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干細胞治療有望成為2型糖尿病治療的一種常規手段,為廣大患者帶來更好的健康福祉。
參考資料:
[1]Wu, Z., Huang, S., Li, S.?et al.?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d mononuclear cell combin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ith 8-year follow-up.?Stem Cell Res Ther?15, 339 (2024). https://doi.org/10.1186/s13287-024-03907-w
[2]Chin SP, Kee LT, Mohd MA, Then KY.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fusio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Cytopeutics’ Registry Study.?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 2025;18:1643-1659
https://doi.org/10.2147/DMSO.S507801[3]金愷萌,魯瑾.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海軍軍醫大學學報,2025,46(05):644-652.DOI:10.16781/j.CN31-2187/R.20240199.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