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什么是抑郁癥?
- 抑郁癥的原因
- 抑郁癥的不同種類
- 抑郁癥的確定類型
- 抑郁癥的診斷和治療
- 抑郁癥的管理與預防
- 抑郁癥何時尋求幫助
- 抑郁癥經常問的問題
盡管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疾病,但它可能是一種令人困惑的疾病,因為它有多種類型,并且都有獨特的癥狀和嚴重程度。
在本文中,了解不同類型的抑郁癥、其原因、癥狀以及預防和治療方法。
揭秘抑郁癥有哪些類型,你了解多少?

什么是抑郁癥
抑郁障礙(也稱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涉及長時間情緒低落或失去快樂或對活動的興趣。
抑郁癥不同于正常的情緒變化和對日常生活的感覺。抑郁癥可以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與家人、朋友和社區的關系。抑郁癥可能是由學校和工作中的問題引起的,也可能引起學校和工作中的問題。
抑郁癥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經歷過虐待、重大損失或其他壓力事件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癥。
估計有3.8%的人口患有抑郁癥,其中包括5%的成年人(男性為4%,女性為6%),以及5.7%的60歲以上的成年人。世界上大約有2.8億人患有抑郁癥。抑郁癥在女性中的發病率比男性高50%左右。在世界范圍內,超過10%的孕婦和剛分娩的婦女患有抑郁癥。每年有70多萬人自殺身亡。自殺是15-29歲人群的第四大死因。
雖然對精神疾患已有行之有效的治療辦法,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超過75%的患者得不到治療。有效治療的障礙包括:缺乏對精神衛生保健的投資,缺乏訓練有素的衛生保健提供者,以及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等。
盡管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疾病,但它可能是一種令人困惑的疾病,因為它有多種類型,并且都有獨特的癥狀和嚴重程度。
- 詳情請瀏覽(什么是抑郁癥?你真的了解嗎?)
抑郁癥的原因
研究表明,導致抑郁癥的原因不是單一的。它可能是心理、遺傳、生物和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它通常始于成年期,但也見于兒童和青少年,通常具有與成人不同的癥狀。尤其是在成年人中,抑郁癥可能與其他疾病共存(同時發生),例如糖尿病、心臟病、癌癥和帕金森病(一種神經(大腦)疾病)。
抑郁癥的一些危險因素包括:
- 個人抑郁史
- 抑郁癥家族史
- 生活發生重大變化
- 創傷性事件
- 慢性壓力
- 特定的身體疾病和藥物
- 詳情請瀏覽(誘發抑郁癥的8大原因你知道嗎?)
不同類型的抑郁癥及其癥狀
抑郁癥有幾種不同類型,其發生時間和癥狀各不相同。抑郁癥的診斷標準來自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 (DSM-5),這是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用來診斷病癥的書。

嚴重抑郁癥
當某人在至少兩周內每天且幾乎每天都出現至少五種以下癥狀時,即可診斷為重度抑郁癥(MDD)。這些癥狀之一必定是情緒低落或對活動失去興趣。
診斷標準中的 MDD 癥狀包括:
- 情緒低落(或兒童和青少年易怒)
- 對日常活動的興趣或樂趣減少(快感缺失)
- 體重減輕或增加,或食欲明顯變化
- 睡眠困難或睡眠比平常多
- 身體運動發生明顯變化,例如移動非常緩慢或更加焦躁不安
- 疲勞或失去能量
- 感覺自己毫無價值或不適當的內疚感
- 思考和集中注意力困難
- 死亡或自殺的想法
- 詳情請瀏覽(該如何從重度抑郁中自救?)
非典型抑郁癥
非典型抑郁癥是MDD 診斷中的一個附加說明。當重度抑郁發作期間大部分時間都出現某些體征和癥狀時,就會指定該癥狀。其中一個特征是情緒反應性,這意味著某人的情緒會因積極事件而變得明亮。非典型抑郁癥還具有以下至少兩個特征:
- 食欲顯著增加或體重增加
- 睡得太多(嗜睡)
- 手臂和腿部感覺沉重(沉重的麻痹)
- 對人際拒絕的持續敏感模式會導致損害

持續性抑郁癥
持續性抑郁癥(PDD)也稱為心境惡劣。其特點是情緒低落,持續至少兩年(兒童和青少年為一年)。除了情緒低落之外,他們還必須有兩種或更多特定癥狀。它們是:
- 食欲下降或暴飲暴食
- 失眠或睡得比平常多
- 低能量
- 自卑
- 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做出決定
- 感到絕望
圍產期抑郁癥
圍產期抑郁癥是一種發生在孩子出生之前或之后的情緒障礙。在DSM中,它的正式名稱為圍產期發作的重度抑郁癥。

經前綜合癥
經前焦慮癥(PMDD) 是一種在月經開始前一到兩周內出現嚴重煩躁、不穩定(情緒變化)、抑郁或焦慮的病癥。經期開始后大約兩到三天,癥狀往往會消失。
經前暴燥癥(PMDD)
經前焦慮癥(PMDD) 是一種在月經開始前一到兩周內出現嚴重煩躁、不穩定(情緒變化)、抑郁或焦慮的病癥。經期開始后大約兩到三天,癥狀往往會消失。
經前抑郁癥 (PMDD) 的癥狀可能包括:
- 煩躁或憤怒
- 悲傷、絕望的感覺或自殺的念頭
- 緊張或焦慮
- 驚恐發作
- 情緒波動
- 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
- 難以思考或集中注意力
- 疲勞或精力不足
- 對食物的渴望或暴飲暴食
- 睡眠困難
- 感覺失去控制
- 痙攣、腹脹、乳房脹痛、頭痛、關節或肌肉疼痛
季節性情緒失調
季節性情感障礙(SAD)是抑郁癥的一種形式,其癥狀季節性發生和復發。它的正式名稱是具有季節性模式的重度抑郁癥。癥狀在冬季更容易出現,但也可能發生在夏季。
癥狀包括重度抑郁癥可能出現的癥狀,但也有一些癥狀更可能出現在特定類型的SAD中。例如,冬季型 SAD 中有時會出現睡過頭(失眠)的情況,而夏季型SAD中有時會出現睡眠困難(失眠)的情況。
躁郁癥
重度抑郁發作可能是雙相情感障礙的一部分,這種疾病以前稱為躁狂抑郁癥或躁狂抑郁癥。它會導致情緒和能量以及行動和行為的變化。
情緒可以在持續高漲、膨脹或煩躁(稱為躁狂發作)和悲傷、空虛或絕望的抑郁時期之間交替。不太嚴重的躁狂發作稱為輕躁狂。有時躁狂和抑郁癥狀可能同時出現,稱為混合發作。
我如何知道我屬于哪種類型?
要確定您患有哪種類型的抑郁癥或心理健康狀況,第一步是與您的醫療保健提供者討論您的癥狀。初級保健提供者 (PCP) 通常會診斷和治療抑郁癥以及其他一些心理健康狀況,但他們也可以將您轉介給心理健康專業人士進行進一步評估和治療。無論您去看哪位醫生,都會要求您提供完整的癥狀史,并且可能會接受體檢。
抑郁癥的診斷和治療
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由初級保健提供者和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完成。一些專門診斷和治療精神疾病的專業人員是精神科醫生(即醫生)和心理學家。要開始對話,請記住以下與醫療保健提供者談論心理健康問題的提示:
- 就診前做好準備,列出您服用的任何藥物、您有的問題以及家族史
- 考慮帶朋友或親戚尋求支持
- 誠實地講述您所出現的任何癥狀
- 問問題
抑郁癥的治療包括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和神經干細胞治療。非藥物治療通常涉及心理治療或談話治療。治療可以幫助教授新的思維、行為和互動方式,并提供應對策略。這也可以幫助您改變可能對您的情緒產生負面影響的習慣。治療通常單獨嘗試或與藥物結合使用,具體取決于個人。
- 詳情請瀏覽(除了吃藥,還有什么辦法治療抑郁癥?)
管理與預防
抑郁癥及相關病癥的治療通常涉及專業治療和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參加你以前喜歡的活動可以幫助改善你的情緒,對自己放松一點很重要。有助于改善情緒的非醫療干預措施包括:
- 參加體育活動,甚至步行30分鐘
- 堅持規律的就寢時間和起床時間
- 定期健康飲食
- 確定任務的優先級,盡可能做需要做的事情
- 與其他人聯系
- 與值得信賴的人談論您的感受
- 避免酒精、煙草和娛樂性藥物
何時尋求抑郁癥幫助
如果有人注意到自己或親人有抑郁癥狀,并且它正在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功能,那么向初級醫療保健提供者或心理健康專家尋求專業幫助非常重要。如有必要,他們將能夠進行適當的診斷并提供治療。
結論
抑郁癥有很多種類型,根據它們發生的時間和方式、影響的對象以及引起的癥狀而有所不同。這些包括重度抑郁癥、非典型抑郁癥、持續性抑郁癥、圍產期抑郁癥、經前焦慮癥、季節性情感障礙和雙相情感障礙的抑郁癥。
診斷可以由初級醫療保健提供者或心理健康專業人士(例如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確定。每種類型的抑郁癥的治療方法各不相同,但通常會進行治療和/或藥物治療。非醫療干預措施也可能有所幫助,例如充足的睡眠、鍛煉和與他人聯系。
相關閱讀:了解更多關于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新聞資訊!
參考資料: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ntal Health. Depression.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Text Revision (DSM-5-TR).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22. doi:10.1176/appi.books.9780890425787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ntal Health. Perinatal depression.
- Office on Women’s Health.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 Updated March 2018.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ntal Health.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ntal Health. Bipolar disorder.
- MedlinePlus. Bipolar disorder.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ntal Health. Taking control of your mental health: Tips for talking with your healthcare provider.。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