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抑郁癥是一種常見且嚴重的精神障礙,其特征是持續的情緒低落、興趣或樂趣的喪失以及顯著的功能障礙。近年來,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多項臨床試驗證實了其在治療抑郁癥中的潛力。
什么是抑郁癥
抑郁癥(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其特征為持續的情緒低落、興趣或愉悅感喪失、精力減退以及認知和行為功能的改變。抑郁癥的發病機制復雜,涉及遺傳、神經生物學、心理社會因素等多個層面。
目前抑郁癥的治療策略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以及新興的干細胞治療等。

抗抑郁藥物是治療中重度抑郁癥的首選方法,其主要作用機制是調節大腦中的神經遞質水平,尤其是5-HT和去甲腎上腺素。但長期服用藥物會導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包括認知功能障礙、焦慮、失眠、嗜睡、頭暈、頭痛等。
抑郁癥如何治療?
1、藥物治療:
- 常用的抗抑郁藥物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如氟西汀、帕羅西汀等。
- 此外,還有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5-羥色胺調節劑和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等。
- 藥物治療通過調節大腦中的神經遞質來緩解抑郁癥狀。
2、心理治療:
- 心理治療是另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尤其適用于輕中度抑郁癥患者。
- 認知行為療法(CBT)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方法,通過改變患者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來減輕抑郁癥狀。
- 其他心理治療方法還包括人際關系治療(IPT)、精神動力學治療和婚姻家庭治療等。
- 心理治療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藥物治療結合使用,以提高療效。
3、物理治療:
- 對于一些嚴重的抑郁癥患者,尤其是那些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可以考慮物理治療方法,如無抽搐電痙攣治療(MECT)。
- 此外,經顱低水平激光治療也是一種新興的物理治療方法,正在逐步應用于臨床。
4、干細胞療法:
-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研究和應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
- 干細胞,尤其是間充質干細胞(MSCs),因其多向分化和再生功能,被認為在抑郁癥的治療中具有潛力。
- 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通過免疫調節、抗炎和促進神經元再生等機制來改善抑郁癥狀
總結
總之,抑郁癥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復雜疾病,其診斷和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生物、心理和社會多個方面的因素。隨著研究的深入,未來有望開發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改善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
重要提示:該問題涉及醫療健康,請咨詢專業醫生,以上回答僅供參考。
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干細胞治療在抑郁癥中具有顯著的潛力和希望。根據現有的研究和臨床試驗結果,干細胞療法為抑郁癥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
干細胞療法來解救被抑郁癥困住的你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被認為是一種有希望的新療法。以下是基于當前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機制和最新臨床試驗的信息: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作用機制
神經細胞分化與修復:干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可以分化為神經細胞,替代或修復受損的神經元。
免疫調節與抗炎作用:干細胞能夠抑制小膠質細胞的活化和增殖,減少促炎因子如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從而減輕神經炎癥反應。這些促炎因子在抑郁癥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通過抑制這些因子的產生,干細胞可以發揮抗炎和神經保護的作用。
分泌神經營養因子:干細胞通過旁分泌機制釋放多種神經營養因子,如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進神經組織的血管生成和修復。這些因子有助于改善神經元的微環境,增強神經元的存活和功能。
調節神經遞質水平:干細胞能夠到達大腦特定區域,釋放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信號,幫助調節腦內神經遞質水平。這有助于調節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抑制性平衡,從而緩解抑郁癥狀。
改善海馬體功能:由于抑郁癥患者常伴有海馬體萎縮,干細胞通過再生新的海馬細胞,可以恢復海馬體的功能,改善認知和情緒障礙。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研究成果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重度抑郁癥
2024年,浙江大學醫學院在國際期刊《MEDS Basic Medicine》上發布了一篇《間充質干細胞對重度抑郁癥的治療潛力》的研究結果。

目的:本綜述主要側重于闡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當前進展和潛在應用。
方法:13 名患有難治性抑郁癥的女性每周接受四次濃縮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單次劑量為 2.5 億個細胞。
結果:患者的抑郁程度有所下降,表現出更積極的態度和更生動的面部表情,他們的平均貝克問卷分從 28.66 下降到 14.71。此外,他們的認知能力也有顯著改善,包括工作記憶、心理處理速度、語?和視覺學習以及執行功能。
結論: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釋放的神經營養因子可能參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免疫調節,修復受損的腦組織,最終改善抑郁癥狀。
造血干細胞治療淋巴瘤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改善
2024年5月17日,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國際期刊《Alternative medicine health medicine》上發布了一篇《利用奧馬哈系統加強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期間對淋巴瘤患者的護理:探索對焦慮和抑郁的影響》的研究結果。

目的: 本研究旨在評估奧馬哈系統護理對接受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 (AHSCT) 治療淋巴瘤 (LY) 患者的療效和效用,特別關注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方法: 本研究采用觀察性設計,納入了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間在我院接受 AHSCT 的 80 名 LY 患者。
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心理健康狀況改善;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縮短,醫療費用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護理滿意度提高。
結論: 奧馬哈系統護理在增強接受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的 LY 患者的安全性和心理健康方面表現出良好的效果。
臍帶血細胞治療難治性抑郁癥患者
2016年2月22日,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在國際期刊《Biomedical Experiment Bulletin》上發布了一篇《臍帶血細胞對難治性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的研究結果。

目的:研究臍帶血細胞在治療女性難治性抑郁狀態中的療效。
方法:濃縮臍帶血細胞的劑量為 2.5 億個細胞(每隔 1 周注射 4 次)。對照組服用安慰劑。
結果:在兩組中,抑郁癥狀減少,心境低落嚴重程度降低。細胞濃縮物的輸注有助于延遲治療耐藥性的糾正,并將抑郁癥嚴重程度降低至中度。在主要組中,在認知領域觀察到顯著、持久和長期的積極動態。
結論:臍帶血細胞濃縮物的治療潛力可用于克服抑郁癥患者形成的治療耐藥性。
前景與展望:干細胞療法在抑郁癥的治療上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尤其是在緩解癥狀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盡管目前大多數干細胞移植是安全的,但有效性方面參差不齊。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干細胞療法有望成為抑郁癥的替代治療策略之一。
盡管存在倫理和安全性等問題,但隨著全球范圍內對干細胞療法監管的逐步完善和臨床應用經驗的積累,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未來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總結
綜上所述,干細胞治療抑郁癥具有臨床研究價值,為抑郁癥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治療選擇。隨著更多的臨床試驗和研究的開展,這一治療方法有望在未來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認可。
- 若想了解更多關于抑郁癥與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內容請點擊
參考資料:Mian Wu, Shaohua Hu,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EDS Basic Medicine (2024) Vol. 2: 121-130. DOI: http://dx.doi.org/10.23977/medbm.2024.020116.
Teng S, Wei F, Bao Z. Utilizing the Omaha System to Enhance Care for Lymphoma Patients During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Exploring Effects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ltern Ther Health Med. 2024 May 17:AT1033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758141.
Smulevich AB, Dubnitskaya EB, Voronova EI, Morozova YV, Radaev SM. Efficiency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Cells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s. Bull Exp Biol Med. 2016 Feb;160(4):583-8. doi: 10.1007/s10517-016-3222-8. Epub 2016 Feb 22. PMID: 26899842; PMCID: PMC7087609.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