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重度抑郁癥(MDD)困擾著全球約3.8%的人口,包括5.0%的成年人和5.7%的60歲以上老年人。其典型癥狀包括持續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不足、自卑、睡眠與食欲改變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社會功能。[1]
與一般情緒波動不同,MDD涉及大腦結構的變化,尤其是額葉、海馬、杏仁核等區域的灰質與白質改變。這些病理基礎使抑郁癥狀可能反復發作或長期存在,嚴重時甚至引發自殺風險,是一種需積極干預的精神疾病。

盡管現有抗抑郁藥物不斷進展,仍有相當比例患者出現耐藥或藥物抵抗,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此外,藥物副作用如體重增加、失眠、口干、性功能障礙等也嚴重影響治療依從性,甚至加劇病情復發。
近年來,再生醫學為精神疾病治療帶來全新視角。初步研究表明,臍帶血細胞(UCBC)移植可能對改善大腦器質性病變(如萎縮)具有潛力。一項發表于《Springer Link》的研究進一步指出,UCBC移植或能幫助耐藥性抑郁癥患者緩解癥狀、減輕抑郁嚴重程度,為難治性MDD提供一種創新治療路徑。[2]

方 法:該研究共納入16例女性MDD患者,平均年齡39.0±2.5歲,使用抗抑郁藥治療6個月未見積極效果,在經過患者或其法律代表簽訂書面知情同意書后,13例患者(主要組)接受聯合治療(抗抑郁藥+鎮定劑或抗精神病制劑+UCBC移植),3例患者(對照組)接受標準抗抑郁精神藥物治療+UCBC安慰劑(供體外周血白細胞接受相同的處理和冷凍)移植。
UCBC(或安慰劑)每周移植一次,每次2.5億個細胞,持續4周,在第一次輸注前(基線)以及最后一次輸注后2周、1、1.5和3個月分別對患者進行臨床、心理測量和病理心理評估。
結 果:
1.兩組Beck評分變化(圖2):UCBC移植結束后4周,主要組(治療前27.11分)平均評分下降至14.71分(接近中度抑郁癥的下限);3個月內,主要組平均Beck評分略有上升(至17.6分),但仍保持在中度抑郁癥范圍內。對照組評分(治療前28.66分)則在6周后就恢復到基線水平。

2.MCCB評分變化(圖3):UCBC移植結束后3個月,主要組認知功能出現了積極改善,與初始值相比,心理過程的速度顯著增加,這個認知域反映了信息處理速度(視覺感知、視覺運動跟蹤和視覺運動速度以及記憶成對符號和數字的能力)和語言能力(自發單詞檢索的速度)的改善。

注意力/警惕性(持續表現測試-相同配對)和工作記憶(反映非語言工作記憶的空間廣度和反映語言工作記憶的字母數字廣度)也顯著改善。視覺(視覺空間記憶,幾何圖形的即時視覺再現)和詞語學習能力(霍普金斯詞語學習測試,從呈現的單詞列表中即時回憶單詞)得到提高。執行能力也得到改善,主要體現在預見、計劃和沖動控制的優化,這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關鍵。
3.皮質醇水平變化(圖4):主要組皮質醇水平在UCBC移植后1.5個月內顯著下降,這一事實與高皮質醇濃度對神經發生的負面影響一致,并且可以解釋細胞移植對認知功能的積極作用機制。而對照組患者皮質醇水平僅在研究期間出現波動,這可能與臨床癥狀變化有關。

總 結:上述研究結果表明,UCBC移植對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有改善作用,并有助于克服對抗抑郁藥物的抵抗,同時降低了抑郁癥嚴重程度,這種積極作用沒有伴隨不良事件,即術語“認知毒性”。盡管該研究具有試點性質,但在未來干細胞可能是治療神經精神疾病研究的優先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Punya Sachdeva, Seongmin Ji, Shampa Ghosh, Soumya Ghosh, Manchala Raghunath,Hyunjin Kim, Rakesh Bhaskar , Jitendra Kumar Sinha and Sung Soo Han.Plausible Role of Stem Cell Types for Treat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Depression.Pharmaceutics 2023, 15, 814.
[2]A. B. Smulevich, E. B. Dubnitskaya, E. I. Voronova, Ya. V. Morozova, and S. M. Radaev.Effi ciency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Cells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s. Cell Technologi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No. 4, February, 2016.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