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行業權威期刊《護理實踐與研究》發表了一篇題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喚醒 20 年糖友:從依賴胰島素到自主控糖的重生之路》的臨床成果報告[1]。該報告由主任醫師霍光同撰寫。
研究依托成渝雙城區域細胞制備協同創新中心(簡稱成渝雙城細胞中心)的技術支撐,通過真實案例展現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顯著成效,為長期受困于該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康復方向。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3次輸注(間隔4周)助20年患者實現從胰島素依賴到自主控糖

55 歲的張建國(化名)從未想過,被 2 型糖尿病“捆綁”20 年后,他還能重新握住孫子遞來的玩具車。這個曾因糖尿病足差點截肢、胰島素注射 40U/d 仍無法控制血糖的退休教師,在接受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不僅擺脫了胰島素依賴,連走路時腳底的“火燒感”都消失了。這一變化,離不開精準的護理與長期隨訪,更依托于成渝雙城區域細胞制備應用協同創新中心(簡稱成渝雙城細胞中心)的技術支撐。
一、20年糖魔纏身:從用藥到并發癥的絕境
2003 年,張建國因“口渴多飲、體重驟降”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起初,二甲雙胍就能控制血糖,但隨著病程延長,他先后加用格列美脲、胰島素,劑量從 10 U/d 逐漸增至 40 U/d。2020年起,他的雙腳開始發麻,夜里常因“像踩在炭火上”的灼痛無法入睡,檢查顯示“周圍神經病變”。
2022年,尿常規查出尿蛋白(+),糖尿病腎病悄然進展。“空腹血糖總在9~11mmol/L 之間,糖化血紅蛋白8.5%,稍微多吃一口飯就飆到15mmol/L 以上。”張建國的妻子回憶,丈夫因反復低血糖變得暴躁,連最愛下的象棋都握不住棋子。2024年初,在一次糖尿病專科護士的隨訪中,他們得知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或許能改善病情 ——這成了全家最后的希望。

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前后的護理:從評估到康復的全周期護航
治療前:精準評估與全面準備
在治療前一個月,護理團隊啟動多維度評估,包括每日7次血糖監測以繪制波動曲線、神經傳導速度檢查評估周圍神經損傷、24小時尿蛋白定量評估腎功能,并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識別心理狀態。針對評估結果,護理措施聚焦于血糖調控(如調整胰島素至30 U/d、制定分餐飲食計劃使空腹血糖穩定在7~8 mmol/L)、心理干預(通過成功案例視頻緩解焦慮,使SAS評分從65分降至50分),以及術前準備(停用抗凝藥物、備皮和講解輸注流程),確保患者生理和心理均達到最佳治療狀態。
治療中:安全監測與舒適保障
治療采用成渝雙城細胞中心制備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每次輸注 1×106 /kg,共輸注 3 次,每次間隔 4 周),通過肘正中靜脈輸注,全程心電監護。
重點護理內容包含以下兩點:
01、護理團隊嚴格控制輸注速度(前30分鐘20滴/分,無過敏反應后增至40滴/分,確保1小時內完成)。
02、不良反應監測,并密切監測不良反應,如每10分鐘測量體溫、血壓,記錄發熱、皮疹或呼吸困難等。針對張建國在第2次輸注后出現的低熱(37.8℃),及時采取物理降溫并在2小時內恢復正常,體現了對突發情況的快速響應和患者安全的維護。
治療后:階梯式康復指導
治療后護理分為階梯式康復階段:術后1周內以臥床休息為主,加強血糖監測(每日4次)和胰島素調整(逐漸減量至15 U/d),并增加優質蛋白攝入以促進細胞存活;術后1~3個月則指導漸進式運動(從每日10分鐘散步增至30分鐘快走)、強化足部護理(溫水泡腳和保濕霜預防神經病變加重),以及記錄低血糖事件(如張建國僅發作1次并通過口服葡萄糖緩解),從而逐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實現從短期恢復向長期康復的過渡。
三、觀察指標:短期見效與長期獲益的雙重驗證
短期指標(1~3 個月)
(1)血糖控制:空腹血糖降至 6.2~7.0 mmol/L(正常參考值 3.9~6.1 mmol/L),餐后 2 小時血糖降至 8.0~9.5 mmol/L(正常參考值 <7.8 mmol/L),見圖 1;
糖化血紅蛋白從 8.5% 降至 6.8%(正常參考值 4.0%~6.0%),見圖 2。


(2)胰島素依賴:治療后 3 個月完全停用胰島素,僅通過飲食 + 運動控制,見圖 3。
(3)并發癥改善:足部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從7 分降至3 分,見圖4;夜間睡眠時長從 4 h 增至 6 h。
(4)安全性:無嚴重不良反應,肝腎功能指標[谷丙轉氨酶(ALT)、血肌酐(Scr)]均在正常范圍。


遠期指標(6 個月 ~2 年)
(1) 糖 穩 定 性: 糖 化 血 紅 蛋 白 維 持 在6.5%~7.0%,見圖 2;平均血糖波動幅度(MAGE)<3.9mmol/L。
(2)并發癥逆轉:24 小時尿蛋白定量從0.5 g降至 0.2 g,腓總神經傳導速度從35m/s 提升至45m/s(接近正常下限40m/s)。
(3)生活質量:健康狀況問卷(SF-36)評分從 52 分升至 80 分,可獨立完成買菜、做飯等日常活動。
4、隨訪體系:持續追蹤與動態調整
參照細胞中心標準隨訪方案,設置 6個時間節點,具體如下。
(1)1 周:電話隨訪,了解有無輸注后不適。
(2)1個月:門診復查,測血糖、血常規、肝腎功能。
(3)3個月:評估神經傳導速度、尿蛋白,調整運動方案。
(4)6個月: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生活方式再指導。
(5)1 年/2年:全面并發癥篩查(眼底、腎功能、足部超聲),記錄長期安全性。
(6)近 2 年隨訪情況:張建國血糖控制穩定,未出現并發癥進展,僅在 2024 年冬季因飲食控制松懈導致空腹血糖升至 8.2 mmol/L,經護理團隊遠程指導(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后 1 周恢復正常。
結語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為長期受困于 2 型糖尿病的患者帶來新希望,其作用機制主要在于通過分泌多種細胞因子調節免疫平衡,改善胰島素抵抗,同時促進胰島樣細胞分泌胰島素,并修復受損的胰島β 細胞功能,從根源上改善糖代謝紊亂狀態。而貫穿全程的專業護理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從術前評估到遠期隨訪,護理團隊通過精準干預保障了治療安全與療效持續性。成渝雙城細胞中心在丁顯平院士引領下,聯合眾多臨床和細胞治療專家,持續推動干細胞技術與臨床護理的深度融合,為代謝性疾病患者開辟更廣闊的康復路徑。
[1]霍光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喚醒20年糖友:從依賴胰島素到自主控糖的重生之路[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5,22(10):1424-1426.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