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是多發性骨髓瘤的常見并發癥,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通過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此類患者群體是安全的。
自體干細胞移植(ASCT)是誘導或挽救治療后緩解的多發性骨髓瘤(MM)的成熟治療策略。然而,對于患有慢性腎病 (CKD)(多發性骨髓瘤常見并發癥)的患者進行ASCT的安全性存在爭議和相互矛盾的研究結果。最近的一項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自體干細胞移植對多發性骨髓瘤、慢性腎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大約10%的MM患者在診斷時還患有CKD或急性腎損傷 (AKI),幾乎50%的MM患者在某個時候經歷過CKD或 AKI。大約10%的MM患者會出現需要長期透析的晚期 CKD,而腎功能損害 (RI) 與MM患者的死亡率和發病率較差有關。
隨著硼替佐米、來那度胺和沙利度胺等新型藥物被納入治療方案,總生存率 (OS) 和無進展生存率 (PFS) 得到改善,早期治療有助于改善許多患者的腎功能。
然而,ASCT已成為MM合并CKD患者的一種有爭議的治療方法。多項研究表明,除了MM之外,ASCT還可以改善RI患者的預期壽命和預后,另一項研究表明ASCT對于中度至重度CKD患者是安全的。但考慮到最近的一項研究將CKD確定為MM患者ASCT后發生AKI的獨立危險因素,這種治療方法在該患者群體中引起了爭議。
目前發表在《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上的研究是一項回顧性觀察研究,對象為370名在英國一家大型移植中心接受ASCT的MM患者。主要關注的結局是患有和不患有CKD患者的移植相關死亡率 (TRM)、PFS 和OS。還探討了造血干細胞移植對腎功能的影響。
患者中位年齡為60歲,22%的患者年齡超過65歲。從診斷到ASCT的中位時間為10.4個月,81%的患者在移植前接受了1線化療,而其余患者在ASCT前接受了1線以上化療。總體而言,93%的患者在誘導治療期間接受了新藥治療——在整個隊列中,86%的患者接受沙利度胺和/或硼替佐米治療,7%的患者接受來那度胺治療。
估計腎小球濾過率 (eGFR) 決定腎功能狀態,根據移植時的以下eGFR范圍將患者分為4組: 第1組(7%的患者)的eGFR低于30mL/min/1.73m2,第2組(11%的患者)的eGFR為30至59mL/min/1.73m2,第3組(46% 的患者)的eGFR為60至89mL/min/1.73m2,并且第4組(36%的患者)的eGFR至少為90mL/min/1.73m2。所有370名患者在移植時都有eGFR數據,328名患者有移植后100天的數據,307名患者有移植后1年的數據。
ASCT時,64%的患者eGFR低于90mL/min/1.73m2,整個隊列中移植時與移植后1年的中位eGFR沒有顯著差異。作者指出,關于eGFR的個體變化,配對分析顯示移植后1年腎功能有所改善。
所有患者(即使是中度或重度CKD患者)移植后腎功能均未出現明顯惡化。在11名移植時依賴透析的患者中,7名患者在移植后不再需要透析,其中4名患者接受了成功的腎移植。
ASCT后,eGFR1、2、3和4類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71%、66%、67%和71%。eGFR組之間的PFS率沒有顯著差異,移植后100天的TRM率也沒有顯著差異。
計算eGFR的個體變化并將其分組為四分位數,研究人員發現,與ASCT后1年eGFR下降不太嚴重的四分位數相比,eGFR降低超過8.79%的患者OS更差。
作者寫道:“四組的基線特征相似,支持這樣的假設:觀察到的結果差異是由于eGFR的變化而不是其他混雜因素造成的。” 他們指出,因此應更密切地監測移植后1年eGFR降低的患者。
總體而言,研究結果表明自體干細胞移植是多發性骨髓瘤的一種安全治療選擇,即使是慢性腎病患者也是如此。該結果與其他研究一致,這些研究表明ASCT后eGFR降低的MM患者的腎功能得到改善。
研究作者寫道:“這項研究清楚地證明了對患有CKD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包括那些需要透析的患者)進行ASCT的安全性,并且不會對中性粒細胞或血小板植入或觀察到的TRM增加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eGFR降低和未降低的患者之間的OS和PFS沒有差異,即使是患有更晚期CKD的患者,這與其他研究的結果一致。”
參考資料:Lazana I、Floro L、Christmas T 等人。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患有慢性腎臟病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一種安全有效的選擇。骨髓移植。2022 年 4 月 12 日在線發布。doi:10.1038/s41409-022-01657-y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