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不斷探索的征程中,中風一直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它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更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而干細胞治療的出現,為中風患者的康復帶來了新的曙光,尤其是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展現出令人期待的潛力。
中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何改善?
運動功能訓練:
- 肌力恢復:通過主動和被動運動訓練,增強癱瘓肢體的肌力。
- 平衡訓練:進行坐姿、站姿的平衡訓練,改善穩定性。
- 步態訓練:借助助行器等工具,逐步恢復行走能力。
日常生活活動(ADL)訓練:
- 進食訓練:教授患者使用餐具、自主進食。
- 穿衣訓練:學習穿衣、脫衣技巧。
- 個人衛生訓練:練習洗漱、洗澡、如廁等技能。
語言與認知訓練:
- 語言訓練:通過發音練習、口語表達訓練,逐步恢復語言能力。
- 認知訓練:設計針對注意力、記憶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任務,幫助恢復腦功能。
作業治療:
- 精細動作訓練:如拾物、握筆等,提高手部靈活性。
- 生活模擬訓練:在模擬環境中進行洗漱、進食、烹飪等日常活動練習。
物理治療:
- 關節活動訓練:通過被動或主動活動關節,增加關節活動范圍。
- 肌力訓練:通過抗阻訓練增強肌肉力量。
- 平衡與協調訓練:通過站立、單腿站立等練習,提高平衡和協調能力。
傳統康復治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患者恢復部分功能,但對于神經組織的再生和修復卻顯得力不從心。而干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再生醫學手段,以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為中風患者的康復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它不僅能夠促進受損神經的再生,還能通過調節免疫反應、減輕炎癥、改善微環境,為神經功能的恢復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和案例證實了干細胞治療在改善中風患者日常活動能力方面的顯著效果。從肢體力量的恢復到平衡能力的提升,從精細動作的改善到生活質量的提高,干細胞治療正在為中風患者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
本文通過三項臨床案例來證明,干細胞治療中風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

干細胞治療:成為中風患者日常活動能力的希望之光
臨床案例:移植改良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中風,患者的活動評分和運動功能評分顯著改善
2016年6月2日,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在國際期刊《Stroke》上發布了一篇《移植改良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中風的臨床結果:1/2a 期研究》的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報告顯示,患者的活動評分和運動功能評分顯著改善:
(1)歐洲卒中量表:平均值增加 6.88;(2)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平均值減少 2.00;
(3)Fugl-Meyer 總分:平均值增加 19.20;(4)Fugl-Meyer 運動功能總分:平均值增加 11.40。

臨床案例:脂肪干細胞治療慢性缺血性腦卒中,參與者的日常活動功能在 6 個月的隨訪中均有顯著改善
2021年10月21日,中國臺灣花蓮慈濟大學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自體脂肪干細胞腦內移植治療慢性缺血性中風:I 期研究》的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所有三名參與者的日常活動功能在 6 個月的隨訪中均有顯著改善。與治療前相比改善程度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善5-15分,Barthel指數:25-50分,Berg平衡量表0-21分,Fugl-Meyer改良感覺3-28分。
臨床案例:中風患者干細胞治療的回顧與薈萃分析,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的變化明顯更高
2023年9月21日,瑞士伯爾尼大學醫院在國際期刊《Neuroscience》上發布了一篇《中風患者干細胞治療的回顧與薈萃分析:有效性和安全性評估》的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具有比較組的研究中的 BI 變化如下:3、6 和 12 個月后,MD = 20.13、MD = 9.30和 ??MD = 8.08。與前一種情況一樣,這些研究具有顯著的異質性,但在 6 個月評估時為中等。在有對照組的研究中,BI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變化明顯更高。

總結
干細胞治療中風為患者的康復帶來了新的希望,干細胞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雖然目前仍面臨一些挑戰,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干細胞治療有望成為中風康復領域的重要突破。我們期待在未來,更多的中風患者能夠從干細胞治療中受益,重新獲得獨立生活的能力,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