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影響脊柱和骶髂關節。近年來,干細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多項臨床試驗證實了其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中的潛力。
什么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影響中軸骨骼,尤其是脊柱和骶髂關節。該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但與遺傳因素(如HLA-B27基因)和環境因素有關。AS的特征性病理改變包括骶髂關節、脊柱骨突關節和椎間盤間隙的骨性融合,這些改變導致脊柱強直和畸形,嚴重時可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
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多樣,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治療以及新興的干細胞治療等。

其中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方法是藥物治療。柳氮磺吡啶是其中一種常用的藥物,其對緩解臨床癥狀及改善有關實驗室指標的效果明顯且快,關節功能恢復較好。但是長期服用藥物會給身體帶來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長期使用NSAIDs可能導致胃腸道反應如惡心、腹瀉、胃腸道潰瘍及出血等。
強直性脊柱炎如何治療?
1、藥物治療
-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 :非甾體抗炎藥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一線藥物,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和炎癥。
- 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這兩種藥物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方面顯示出較好的臨床緩解率,可作為臨床選擇的治療藥物。
- 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抑制劑:對于一些對NSAIDs反應不佳的患者,TNF-α抑制劑可以作為有效的治療選擇。
2、物理治療和康復治療
- 針灸和推拿:針灸和推拿治療在緩解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上有較明顯的優勢,副作用小,費用低,容易被患者接受。
- 體外沖擊波治療:體外沖擊波治療在臨床效果上顯示出一定的療效,尤其是在緩解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
- 康復治療:包括體育療法、物理療法等,強調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對預防畸形、殘疾、改善關節功能障礙起著重要作用。
3、中醫治療
- 中藥內服和外用:中醫治療方法多樣,包括中藥內服和外用。中藥外治法在局部療效上與內治法相比具有顯著優勢。
- 針藥并用:針灸與藥物(中藥、西藥)并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方法頗為豐富,包括針刺、艾灸、溫針灸等不同針灸方法結合藥物治療方案。
- 中醫辨證論治:中醫辨證論治、分期論治、經驗方等方法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方面也顯示出一定的效果。
4、干細胞療法
- 干細胞治療通過免疫調節作用抑制AS患者的免疫應答,從而減輕炎癥反應,改善關節腫脹、疼痛和跛行等癥狀。
- 此外,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強大的分化能力,能夠修復受損的關節組織和軟骨,重建機體免疫功能,從而達到病理康復的目的。
5、綜合治療
- 綜合治療療效優于單一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治療等的結合使用,能夠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癥狀和生活質量。
總結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方法多樣,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藥物治療是基礎,物理治療和中醫治療可以作為輔助手段,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探索各種治療方法的最優組合,以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重要提示:該問題涉及醫療健康,請咨詢專業醫生,以上回答僅供參考。
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干細胞治療在強直性脊柱炎中具有顯著的潛力和希望。根據現有的研究和臨床試驗結果,干細胞療法為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
干細胞如何幫助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恢復行走自由?
干細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被認為是一種有希望的新療法。以下是基于當前干細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機制和最新臨床試驗的信息:
干細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機制
免疫調節作用:干細胞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功能,能夠通過多種機制糾正AS患者的免疫失衡狀態。此外,間充質干細胞通過分泌抗炎因子和調節T細胞的平衡,抑制效應T細胞的活性,從而發揮免疫調節作用。
抗炎作用:干細胞具有強大的抗炎能力,可以通過分泌抗炎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Ra等來抑制炎癥反應。這些抗炎因子能夠減少促炎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β和腫瘤壞死因子α的表達,從而減輕炎癥反應。
組織修復與再生:干細胞能夠遷移到損傷部位,并通過分化為功能細胞或分泌生長因子、細胞因子等旁分泌因子來修復受損組織。這些因子包括神經營養因子、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它們能夠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和再生。
改善臨床癥狀:臨床研究顯示,干細胞治療能夠顯著改善AS患者的病情活動指數評分和免疫指標,減輕疼痛程度,提高關節功能。
干細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研究成果
干細胞移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后,強直性脊柱炎緩解
2020年6月3日,辛辛那提大學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Oncology Pharmacy Practice》上發布了一篇《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后強直性脊柱炎同時緩解》的研究結果。

背景:一名 75 歲女性,患有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正在接受依那西普治療,因新診斷的 IgG kappa 游離輕鏈多發性骨髓瘤被轉診給我們。
方法:對誘導產生充分反應后,她接受了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該干細胞選擇 CD34+ 細胞,并采用 200mg/m 2美法侖預處理方案。
結果:患者對移植的耐受性良好,植入成功,多發性骨髓瘤完全緩解,未檢測到 M 尖峰,免疫固定研究呈陰性,輕鏈比率正常化。
自移植后,她不再使用依那西普,但她發現與強直性脊柱炎相關的關節疼痛完全緩解,無需使用止痛藥。移植后兩年內,患者的強直性脊柱炎持續緩解,沒有復發或出現癥狀。
結論: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可能具有一定的效果。
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2019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在國際期刊上《Stem Cell International》發布了一篇《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炎癥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癥、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和安全性: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的研究結果。

目的:評估間充質干細胞(MSC)移植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檢索中文和英文數據庫中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研究,檢索時間范圍為自建數據庫至2021年10月1日。兩名綜述作者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評估納入研究的偏倚,采用RevMan 5.3分析軟件進行meta分析
結果: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巴斯強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動指數和功能指數、夜間疼痛評分均得到改善。患者在干細胞移植后3、6、12個月的ESR及免疫球蛋白均明顯下降。
結論:MSCs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分析
2014年,焦作市人民醫院在《中國醫學裝備》上發布了一篇《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6例臨床分析》的研究結果。

目的:通過對強直性脊社炎息者進行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及分析,探討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新方法。
方法:本研究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36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齡13~30歲,平均年齡(24.11±2.17)歲,病程2~23年。
結果:對36例患者治療后進行4~11月的隨訪,所有患者在晨僵時間、關節疼痛、關節腫脹、血降指數及CRP指標均有明顯改善,患者進行復查時,對患者進行血常規及肝腎功能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治療效果明顯
結論:間質干細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具有免疫調節、阻免疫炎性組織釋放以及減輕組織損傷的作用。
前景與展望:干細胞療法在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上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尤其是在緩解癥狀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盡管目前大多數干細胞移植是安全的,但有效性方面參差不齊。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干細胞療法有望成為強直性脊柱炎的替代治療策略之一。
盡管存在倫理和安全性等問題,但隨著全球范圍內對干細胞療法監管的逐步完善和臨床應用經驗的積累,干細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未來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總結
綜上所述,干細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具有臨床研究價值,為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治療選擇。隨著更多的臨床試驗和研究的開展,這一治療方法有望在未來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認可。
- 若想了解更多關于強直性脊柱炎與干細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內容請點擊
參考資料:Shaikh H, Bakalov V, Shaikh S, Khattab A, Sadashiv S. Coincident remission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fter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multiple myeloma. J Oncol Pharm Pract. 2021 Jan;27(1):232-234. doi: 10.1177/1078155220927750. Epub 2020 Jun 3. PMID: 32493162.
Zeng L, Yu G, Yang K, Xiang W, Li J, Chen H.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 (Rheumatoid Arthriti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ultiple Sclerosis, an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tem Cells Int. 2022 Mar 24;2022:9463314. doi: 10.1155/2022/9463314. PMID: 35371265; PMCID: PMC8970953.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