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移植到大腦是一種很有前景的帕金森病再生療法。兩項臨床試驗表明,這種方法是安全的,但需要更多證據來證明其有效性。
多個臨床試驗測試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安全性
多能干細胞具有特殊屬性:它們可以幾乎無限地增殖,并有能力分化成構成個體的任何細胞。這些細胞天然存在于胚胎中,但也可以人工誘導某些成體細胞。

在適當的條件下,胚胎干細胞和誘導多能干細胞都可以分化成各種類型的細胞,過去幾十年來,利用人類多能干細胞生產分化細胞用于臨床的努力已經加快。Sawamoto等人和Tabar等人在《自然》雜志上撰文報道了利用多能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帕金森病是全球第二大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截至去年12月,共有83種源自多能干細胞的產品正在進行115項臨床試驗。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比任何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都處于更先進的發展階段。帕金森病的特征是釋放神經遞質分子多巴胺的神經元逐漸喪失。帕金森病相關的運動癥狀,例如肌肉僵硬、運動遲緩、震顫和步態障礙,都是由中腦黑質區域神經元的耗竭引起的。
首選治療是左旋多巴,它是多巴胺的前體,很容易從血液轉運到大腦。然而,隨著帕金森病的進展,左旋多巴的療效會逐漸減弱,因為釋放多巴胺(多巴胺能)的神經元數量會減少,從而無法將左旋多巴轉化為多巴胺。通過再生醫學補充多巴胺能神經元本身,或許能為帕金森病提供另一種有效治療途徑。
這種方法開創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人員從胎兒腹側中腦(被認為富含多巴胺能神經元)中提取細胞,并將其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的紋狀體(中腦神經元向其發送投射的區域)中。后續研究表明,移植區域的多巴胺含量恢復正常,運動功能得到改善,并且這種效果在移植后持續多年。
這些實驗被認為為帕金森病的細胞移植治療提供了首個概念驗證。然而,治療單個患者所需的大量胎兒腦組織引發了倫理方面的擔憂8,而且獲取用于移植的正確數量和質量的細胞的技術難度阻礙了該方法的廣泛應用。
解決與使用胎兒組織相關的倫理問題的一個方案是利用可大規模增殖的干細胞生成多巴胺能神經元。全球許多研究小組已成功利用人類多能干細胞培育出多巴胺能神經元,并將其移植到帕金森病動物模型中,最終實現了功能恢復9。2020 年,研究人員報告了誘導多能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首個臨床應用,該研究對象接受了由自身皮膚細胞生成的中腦多巴胺能祖細胞(成熟神經元的前體細胞)10。
然而,該研究僅涉及一人,這意味著結果無法推廣,而且由于研究缺乏對照組,因此不能排除安慰劑效應的可能性。此后,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和胚胎干細胞生產臨床級多巴胺能祖細胞的方法不斷改進,并已開展臨床試驗(圖1)。

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腦中釋放多巴胺(多巴胺能)神經元逐漸喪失所致。Sawamoto 等人1和 Tabar 等人2進行了一項基于干細胞治療的臨床試驗。兩個團隊都使用了臨床級多能干細胞來補充多巴胺能神經元,這種細胞可以無限分裂并分化為任何細胞類型。Sawamoto等人使用了源自健康成年捐贈者細胞的誘導多能干細胞系,而Tabar等人使用了源自早期胚胎的人類胚胎干細胞系。干細胞經過培養,形成多巴胺能神經元祖細胞。這些細胞被移植到稱為殼核的大腦區域,殼核與尾狀核一起形成紋狀體。紋狀體與黑質相連,而黑質是多巴胺能神經元損失最為嚴重的部位。早期(I/II期)臨床試驗主要證實了該療法的安全性,同時也表明其在改善癥狀方面具有一定有效性。
Sawamoto等人1報告了在日本進行的一項 I/II 期臨床試驗的結果。來自誘導性多能干細胞系11的多巴胺前體細胞被移植到七名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腦兩側。該試驗的主要重點是檢查安全性和尋找不良事件,但作者也跟蹤了運動癥狀和多巴胺生成的變化。在研究期間沒有報告嚴重的不良事件,并且移植的細胞產生了多巴胺但未形成腫瘤——這是與干細胞療法相關的嚴重風險。作者還觀察到運動癥狀的減輕:當參與者服用標準藥物時,在療效分析中包括的六名參與者中有五名表現出運動功能改善,當他們停止服藥時,四名仍然表現出改善。

Tabar等人2描述了一項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該試驗在美國和加拿大招募了12名受試者,并接受了源自人類胚胎干細胞系的多巴胺能祖細胞治療。接受高劑量治療的受試者,在18個月時,用于評估帕金森病癥狀的評分與移植前的基線測量值相比降低了 50%。此外,使用放射性左旋多巴進行的腦部掃描證實了移植細胞的存活,并顯示多巴胺生成增加。沒有出現運動障礙(不自主運動),而這曾是胎兒組織移植的一個問題。
結果令人鼓舞,因為它們表明使用同種異體(非自身)移植治療帕金森病可能是安全的。然而,為了證實其有效性,還需要更多的研究。這兩項試驗都是小規模、開放標簽研究,研究人員和參與者都清楚誰接受了哪種治療。因此,療效結果有可能受到安慰劑效應或研究者偏見的影響。盡管如此,這兩項獨立試驗均被證明是安全的,并暗示了可能的療效,這一事實朝著在更廣泛的社會中建立這種帕金森病細胞療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們期待著下一階段的臨床試驗,即 II 期和 III 期,以全面評估這些干預措施的療效。
參考資料: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5-00688-x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