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干細胞逐漸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成為再生醫學領域備受關注的明星。干細胞因其獨特的分化潛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為治療多種疑難雜癥提供了全新思路。無論是帕金森病這樣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還是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干細胞治療都展示出了改變傳統醫療模式的可能性。然而,這一技術的落地并非一帆風順,研究人員需要克服復雜的技術障礙、倫理爭議以及長期安全性驗證等諸多挑戰。
這場科學與醫學交織的探索不僅是技術突破的體現,更承載著無數患者對未來的希望。盡管目前的臨床試驗規模尚小,安全性驗證仍是主要任務,但研究進展已表明,干細胞治療正邁向實際應用,部分療法甚至有望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成為常規醫療手段。
超過 100 項臨床試驗對再生醫學干細胞進行了測試。對于這個充滿倫理和政治爭議的領域來說,這是一個轉折點。
《nature》:干細胞進入臨床,帕金森、糖尿病的治療可能很快會實現
2024年12月20日,國際期刊《nature》上發布了一篇名為《干細胞進入臨床:癌癥、糖尿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療可能很快就會實現》的新聞專題。
回顧現代醫學史,干細胞的發現堪稱一場意義深遠的革命。這種具有無限分化潛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特殊細胞,為研究人員描繪了一幅修復受損組織、再造健康器官的藍圖。

這項研究是 100 多項臨床試驗之一,旨在探索干細胞在治療癌癥、糖尿病、癲癇、心力衰竭和某些眼部疾病等使人衰弱或危及生命的疾病時替代或補充組織的可能性。
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希望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一種以運動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帕金森病的核心病理機制是中腦黑質中A9神經元的退化,導致大腦中多巴胺分泌的急劇減少。多巴胺是調節運動、情緒等功能的重要神經遞質,其缺失最終導致震顫、僵硬和動作緩慢等典型癥狀。
2023年8月28日,馬薩諸塞州劍橋的生物技術公司 BlueRock Therapeutics 開展,試驗為參與者提供了源自人類 ES 細胞的 A9 祖細胞。

研究結果表示:該研究達到了主要目標,即證明低劑量和高劑量組的所有 12 名參與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一年內未報告與 bemdaneprocel 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兩個隊列的次要探索性臨床終點均得到改善,高劑量隊列的參與者表現出更大的改善。
帕金森病的治療從未像今天這般令人充滿希望。雖然干細胞療法仍在早期階段,但其潛力無疑正在改變醫學界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認知。從“不治之癥”到治愈的曙光,干細胞技術正為無數患者點燃新的生命希望。
干細胞治療癲癇,對神經元的修復
除了帕金森病,干細胞在癲癇治療中的應用同樣備受關注。癲癇是一種因神經網絡異常放電導致的慢性疾病,傳統藥物往往難以控制其嚴重發作。
2024年12月6日,舊金山Neurona Therapeutics正在進行的多中心、開放標簽1/2 期臨床試驗中第一組(低劑量)和第二組(高劑量)的陽性臨床數據來自NRTX-1001。NRTX-1001是一種研究性同種異體抑制神經元細胞治療候選藥物,正在開發用于治療耐藥性顳葉內側癲癇 (MTLE)。

Neurona 高級醫療主任兼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家 John Hixson 博士補充道:“隨著NRTX-1001低劑量隊列數據的成熟,我們很高興地報告,五名受試者中有四名在第 7-12 個月內致殘性癲癇發作較基線減少了 75% 以上,這是主要療效評估期。我們還很高興地報告前兩名受試者的進一步耐久性數據,他們現在服用NRTX-1001 后約 2 年,免疫抑制完成后 約 1 年。其中一名受試者已完全無癲癇發作約 16 個月,另一名受試者已無意識障礙性癲癇發作約 2 年。”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胰島細胞的再生革命
糖尿病(diabetes),這一影響數億人的慢性疾病,長期以來依賴胰島素注射或血糖監測來控制癥狀,卻無法根治。干細胞技術的出現,讓研究人員看到了再生胰島細胞并恢復胰島素分泌功能的可能性,開啟了一場“細胞革命”。
波士頓(BUSINESS WIRE)2023 年 10 月 3 日– Vertex 制藥公司公布了 VX-880 1/2 期臨床試驗 A 和 B 部分患者的長期數據。

研究結果表示:第一位患者在第270日至第24個月實現了胰島素獨立。第二名患者在第180日至第12個月實現了胰島素獨立。數據截止日期之后,第三名患者在第180天實現了胰島素獨立。VX-880 對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大多數不良事件 (AE) 為輕度或中度,沒有與 VX-880 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干細胞治療心力衰竭,修復生命之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簡稱心衰)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損的一組復雜臨床癥狀及體征。心力衰竭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心臟疾病發展的一個終末階段。
2024年10月8日,美國南加州大學的Chuck Murry教授,在經歷近30年的探索后,終于計劃于2025年開展首次針對中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干細胞臨床試驗。研究團隊通過誘導多能干細胞培養出未成熟的心肌細胞,并將其直接注射到患者的心臟中。

干細胞治療心力衰竭的應用潛力依然備受期待。對于全球6400萬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干細胞不僅是一種修復生命之泵的新希望,更可能成為拯救生命的關鍵突破。研究人員的堅持,正在為這一致命疾病的治療開辟前所未有的未來。
干細胞治療眼部疾病
干細胞的多面性不僅體現在神經系統和代謝疾病的治療中,還展現出其在眼部疾病治療中的獨特潛力。
2024年11月7日,《柳葉刀》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使用重編程干細胞的干細胞治療,為角膜嚴重受損患者的視力帶來了顯著、持久的改善。大阪大學醫學研究生院在國際期刊《THE LANCET》上發布了一篇《誘導性多能干細胞來源的角膜上皮用于移植手術:日本的一項單臂、開放標簽、首次人體介入研究》的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表示:所有患者的 LSCD 臨床表現在接受 iCEPS 移植手術后均得到改善。所有患者在術后2年對將 iCEPS 移植到眼表的手術都耐受性良好。我們沒有發現任何患者在整個 2 年觀察期內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即使是在兩名未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的患者中,移植的細胞也沒有形成腫瘤或表現出免疫排斥的跡象。
免疫排斥與安全性
盡管干細胞療法在臨床應用中展現了巨大的潛力,但其推廣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免疫排斥和安全性問題成為當前最棘手的技術難點,也直接決定了干細胞治療能否真正造福大眾。研究人員正在為解決這些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力求為這一前沿療法掃清障礙。
免疫排斥是干細胞療法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當移植的干細胞或其衍生細胞被患者的免疫系統識別為“外來者”時,免疫排斥反應會導致移植細胞的死亡,進而影響治療效果。為了降低排斥風險,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
安全性問題同樣不可忽視。無論是胚胎干細胞還是誘導多能干細胞,在分化過程中都可能出現不完全分化或細胞突變的風險,進而誘發腫瘤。為確保安全性,研究人員嚴格監控干細胞分化的全過程,剔除潛在危險細胞,并進行長期的動物和人類試驗,以驗證療法的可靠性。
詳情信息請點擊(干細胞療法會不會出現排斥現象?如何解決)
干細胞治療的未來是充滿希望和挑戰的
臨床應用的擴展:干細胞療法正在多個領域展現出潛力,包括癌癥、糖尿病、帕金森病、心力衰竭和眼部疾病等。預計在未來5到10年內,某些干細胞療法可能成為主流醫療手段的一部分。
市場規模的增長:干細胞治療行業市場規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預計2024年中國干細胞治療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979.43億元,同比增長10%。
政策支持:中國政府對干細胞治療領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將細胞治療內容納入國家規劃,顯示了國家層面對干細胞技術的支持。
技術進步:隨著基因編輯、細胞培養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干細胞治療技術將實現更多創新和突破,提高治療效果和安全性。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s)等新技術的出現將進一步推動市場發展。
個性化醫療:隨著個性化醫療的快速發展,干細胞治療也將朝著更加精確和定制化的方向發展,患者的治療體驗將大幅改善。
國際合作:中國的干細胞研究與國際接軌的趨勢日益明顯,未來將加強與國際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促進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
綜上所述,干細胞治療的未來展望是積極的,但同時也面臨技術、倫理和產業化等方面的挑戰。隨著科技進步和政策支持,干細胞治療有望在多種疾病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并成為醫療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