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康復的7個階段
- 中風康復的挫折
- 中風的治療方案
中風后的康復階段因人而異。中風后的康復 可能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情緒的過程,而且每個人都不一樣。
本文討論了中風康復的各個階段以及中風后康復的預期效果 。

中風會影響一個人的:
- 移動
- 協調
- 想象
- 演講
- 吞咽
- 思考能力
- 情緒處理
病變部位、病變或組織受累程度、治療前的時間以及其他因素都會影響康復前景。不過,專家們已經確定了中風后運動功能恢復的一般模式。
中風康復的7個階段,看看你處在哪個階段?
Brunnstrom中風康復階段包括中風后運動恢復的七個常見步驟。
這些步驟最早是在 20 世紀60年代由瑞典 物理治療師Signe Brunnstrom 記錄下來的, 當時他正在治療身體一側癱瘓(偏癱)的中風患者) 。
通過與患者打交道,Brunnstrom 注意到運動恢復的某些階段,她將其描述為以“幾乎標準化的方式”發生。
如今,物理治療師和 職業治療師仍然使用Brunnstrom的階段來評估中風后的運動恢復情況。
每個人的康復情況都不同
中風恢復階段的時間表或進展沒有保證。每個中風患者的情況都不一樣。中風恢復的步驟應被視為一般模式,而不是絕對路徑。
Brunnstrom階段是指上肢、下肢和手部的運動恢復。一個人的每只手臂或每條腿可能處于不同的恢復階段。
這些階段也沒有涉及言語、視力、認知或中風后患者可能出現癥狀的許多其他方面的恢復。
1. 中風康復第一階段
中風康復的第一階段是肌肉松弛。中風后立即發生。中風后,肌肉會變得虛弱、無力,甚至“松軟”。
中風通常只影響一側,因此癱瘓可能僅限于一側。許多人的上肢或手部癥狀比下肢嚴重。
肌肉松弛是中風導致大腦受損時發生的。大腦無法再向身體某些部位發送運動信息。肌肉松弛的危險在于,如果持續時間過長,你可能會失去大量的肌肉質量和力量。
2. 中風康復第二階段
中風恢復的第二階段是出現肌肉僵硬和僵直(痙攣)。
休息時,您的四肢可能保持收縮狀態(通常處于“屈曲”位置,肘部和手腕彎曲),或者當您嘗試移動它們時,它們可能會抽搐或顫抖。此時您可能會恢復一些自主運動,但幅度不大。
當大腦開始重建與肌肉的連接時,就會發生痙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痙攣是一種積極現象。然而,在中風康復的這個階段,連接并不完整,這就是為什么肌肉會“卡”在收縮位置,或者無法按照你想要的方式運動。
在此階段,痙攣會使受影響的肢體更難移動,但繼續盡可能多地活動以防止習得性不用并為自己提供最佳的康復機會非常重要。
3. 中風恢復第三階段

在中風康復的第三階段,痙攣會增加。這可能會令人沮喪,您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情況越來越糟,中風康復沒有進展。
試著記住,即使感覺不到,痙攣的增加實際上是有好處的。你的大腦仍在努力重建與肌肉的連接。
在中風康復的這個階段,您將繼續進行治療鍛煉并取得進步。您可能會專注于盡可能多地進行主動運動,盡管這會很有挑戰性。
您的醫生可能會開肉毒桿菌注射劑來幫助減少痙攣,這將幫助您在治療期間最大限度地活動。
4. 中風康復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痙攣開始減少。這是中風康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隨著痙攣的減少,您會注意到自主運動模式有所改善,但您的動作仍然會感到急促、抽搐和不協調。
由于痙攣狀態仍然存在,您可能仍然難以釋放物體。例如,您可能能夠抓住叉子,但無法放開它。
在中風康復的前三個恢復階段,由于缺乏自主運動,您可能仍然會感到非常虛弱。
5. 中風康復第五階段
在中風康復的第五階段,是時候開始協調復雜的動作組合了。
這可以包括抓起勺子、往勺子里裝食物、把勺子放到嘴里、把勺子放回桌子上并放開等動作。
隨著自主運動和協調能力的改善,您將更加獨立地做您想做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
6. 中風康復第六階段
第六階段,痙攣幾乎消失。痙攣動作減少,您在進行復雜運動模式時將具有更好的協調性。
在中風康復的這個階段,重點是練習和提高協調性和精細運動技能。
您可以開始致力于保留更復雜、更具挑??戰性的功能活動,例如準備飯菜、烹飪、清潔、愛好等等。
7. 中風康復第七階段
在中風康復的第七階段即最后階段,您的正常功能將恢復。
現在,您患側和未患側都可以進行復雜、協調、協同的運動模式。您可以獨立地重返有意義的工作。
雖然這個階段是患者的最大目標,但并不是每個人中風后都會達到這個階段。
根據Signe Brunnstrom1966 年的原始著作,只有少數患者能夠達到這一晚期康復階段。
中風康復的挫折
有許多因素會影響中風的結果和康復過程,其中包括:
- 腦中風的位置
- 大腦受損程度
- 您患有的其他疾病
- 中風后多久開始康復
- 治療強度和頻率
- 遵守治療性鍛煉和家庭鍛煉計劃
- 家人、朋友和照顧者的支持
- 中風時的年齡
- 居家環境安全
- 認知能力
- 保險覆蓋范圍和經濟能力,能夠承擔康復、治療以及任何推薦的輔助設備、矯形器或家居改造的費用
中風也不一定是孤立事件。每年有25%的中風是復發性的。
您可以通過解決現有風險因素來降低未來中風的風險,例如治療無法控制的高血壓、 心房顫動、 心臟病、 高膽固醇和糖尿病。
中風的治療方案
每個人的中風治療方法 都不同,因為每個人(以及每種中風情況)都是不同的。 大多數人會與包括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和語言治療師在內的康復團隊合作。
治療通常需要在中風后24小時內開始,因為早期高強度的治療與最佳的康復效果相關。中風治療也涉及醫療護理。中風后,您可能會立即在醫院接受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治療 (TPA)或外科手術。神經科醫生和其他醫療保健提供者將在您整個康復過程中與您合作,調整您的藥物并與您討論治療方案。
中風治療在各種環境中進行,通常從醫院急診室開始。 在最初的中風得到治療并且您的病情穩定后,您可能會被轉移到醫院的住院康復單元或專業護理機構,接受強化的日常治療。
當您準備好時,您可以回家并繼續接受家庭護理或在門診治療診所接受治療。
- 詳情請瀏覽(中風是什么-癥狀、類型、診斷和治療)
概括
每個人的中風恢復情況都不同。不過,大多數醫療服務提供者使用Brunnstrom的中風恢復七個階段來評估進展,這些階段包括:肌肉松弛、痙攣出現、痙攣增加、痙攣減少、復雜運動組合、痙攣消失和正常功能恢復。
一個人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中風康復的各個階段以及成功完成的階段數各不相同。其他因素,如整體健康狀況、社會經濟狀況以及中風的類型和嚴重程度,都會影響康復。
請記住,即使中風多年后,人們仍然可以實現有意義的中風康復,因為大腦能夠不斷調整和改變。
相關閱讀:了解更多關于中風的新聞資訊!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covering from stroke.
-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 fact sheet.
- Brunnstrom S. Motor testing procedures in hemiplegia: based on sequential recovery stages. Physical Therapy. 1966;46(4):357-375. doi:10.1093/ptj/46.4.357
- Umeki N, Murata J, Kubota S, Kogo H.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or paralysis and impairments in tactile sensitivity in elderly stroke pati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 2018;12(4):310-313. doi:10.1016/j.ijge.2018.03.002
- Santamato A, Cinone N, Panza F, et al. Botulinum toxin type a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Drugs. 2019;79(2):143-160. doi:10.1007/s40265-018-1042-z
- Khurana M. Reflections of mirror therapy on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troke.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19;405:97-98. doi:10.1016/j.jns.2019.10.400
- Corbetta D, Sirtori V, Castellini G, Moja L, Gatti R.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for upper extremities in people with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5;(10). doi:10.1002/14651858.CD004433.pub3
- Cassidy JM, Cramer SC. Spontaneous and therapeutic-induced mechanisms of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troke. Transl Stroke Res. 2017;8(1):33-46. doi:10.1007/s12975-016-0467-5
- Ballester BR, Maier M, Duff A, et al. A critical time window for recovery extends beyond one-year post-strok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2019;122(1):350-357. doi:10.1152/jn.00762.2018
-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 American Occupa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 The role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 Johns Hopkins Medicine. Stroke recovery timeline.
- Northwestern Medicine. Life after stroke.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