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醫學蓬勃發展的浪潮之下,神經干細胞移植宛如一顆閃耀在前沿領域的璀璨新星,為深受神經系統疑難病癥困擾的患者劈開了一條充滿希望的新徑。從腦癱導致的肢體運動障礙,到腦梗引發的神經功能缺損,再到脊髓損傷后的截癱困境,無數患者及其家庭在絕望中渴盼著新生。
在中國這片廣袤的醫療熱土上,一批卓越的醫療機構勇立潮頭,扛起了探索神經干細胞移植技術的大旗,憑借深厚的科研底蘊、精湛的醫療技藝以及無畏的創新精神,致力于將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治療的有力武器,為患者點亮一盞盞希望之燈。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些走在神經干細胞移植前沿的醫院,探尋它們背后那些改寫患者命運的動人故事。

北京協和醫院領銜!全國十大醫院神經干細胞移植臨床試驗最新進展解讀
一、北京協和醫院:人類神經干細胞鼻腔內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及初步療效的1期研究(ANGE-S003)
2024年11月18日,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的研究人員們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上發布了一篇《人類神經干細胞鼻腔內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及初步療效的1期研究(ANGE-S003)》的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7 名患者在治療后的 12 個月隨訪中共出現 14 起不良事件。沒有與 ANGE-S003 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安全性測試表明沒有安全性問題。腦部 MRI 顯示沒有腫塊形成。在 16 名擁有 12 個月運動障礙協會統一帕金森病評分量表 (MDS-UPDRS) 數據的患者中,從第 3 個月開始一直持續到第 12 個月,在所有時間點均觀察到 MDS-UPDRS 總分顯著改善。最顯著的改善出現在第 6 個月,平均減少了 19.9 分。
結論:ANGE-S003 治療可行、通常安全且耐受性良好,與臨床結果的功能改善相關,在第 6 個月達到峰值療效。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原北京海軍總醫院)
案例一、
2005年《北京晨報》報道:北京海軍總醫院(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日前成功以神經干細胞移植技術,為一名剛出生70多天的女嬰治療小兒腦癱,創世界首例。此項手術的成功標志治療小兒腦癱可不用進行開腦手術,新方法的手術風險幾乎等于零。

17天后,小雪娜的智力已追上同齡小孩,現在不僅會笑,眼神也變得靈活,可以玩撥浪鼓,還能認出媽媽。軍事醫學科學院證實,這種治療小兒腦癱的方法尚屬世界首例。
案例二、
2014年7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在國內期刊《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上發布了一篇《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21例》的研究結果。

臨床結果顯示:1例患者出院后隨訪6~49個月,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1例患者統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評分、Hoehn-Yahr量表評分、39項帕金森生存質量問卷評分明顯降低(P<0.01),Schwab-England量表評分明顯升高(P<0.01)。
結論:神經干細胞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
案例三、
自2022年8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啟動了一項“神經干細胞精準移植”治療恢復期及后遺癥期腦梗死患者的I期臨床研究。經腦立體定向/經鼻粘膜途徑精準移植神經干細胞。
患者是一名37歲男性,突然遭遇腦梗死的打擊。左側肢體功能受到嚴重影響,盡管四處尋醫治療,5個月過去了他仍只能拖著腿緩慢行走。然而,命運給了他一個轉機。
2022年他無意間得知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在進行“神經干細胞精準移植”治療恢復期、后遺癥期腦梗死患者招募”,正好符合入選標準,他毫不猶豫地決定前往尋求治療。

在手術后的第二天,患者已經感覺到自己的癥狀有所改善。左側肢體僵硬癥狀緩解,活動明顯改善。3天后指標顯示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最近的隨訪顯示,他不僅能夠穩定行走,甚至還能小跑。他經常分享自己的日常鍛煉和慢跑視頻,告訴“孫主任,您看,我能跑起來了!”充分展現了治療后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詳情信息請點擊(神經干細胞移植:僅3天后,腦梗死患者從偏癱到小跑)
三、珠海市第二醫院
市第二人民醫院腦外科汪永強主任介紹說:李小姐因車禍造成重型顱腦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故出現上述癥狀。中樞神經系統再生修復問題,一直是醫學界的難題。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后,受損的神經元很難再生,使得神經損傷類疾病很難治愈。李小姐受損的神經如果的不到修復,癥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重。

2010年12月1日,李小姐一家聽說市第二人民醫院開展干細胞治療,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帶著李小姐入了院。經過前期準備,12月13日,醫院給李小姐開展了第一次干細胞移植。術后,經過十天的觀察,母親驚奇地發現,女兒的病情明顯減輕,“以前想不起來的事情現在能答上來了,智力、思維也有明顯提升,隨之語速也漸漸有改善了。”她的臉上又露出了希望的光芒。她還告訴記者,為了讓女兒重新站起來,他們正準備為女兒進行下一療程干細胞移植手術。
汪主任介紹說:李小姐使用的是胚胎干細胞,由于主要用于神經疾病方面,也稱神經干細胞。對于腦外傷后遺癥,實施干細胞移植,干細胞隨腦脊液循環,自動找到病變組織,分化成神經細胞,修復受損的神經系統,使其功能得以恢復和改善,大大減少后遺癥的發生和改善后遺癥狀況。
四、江蘇省連云港市婦幼保健院
2014年,江蘇省連云港市婦幼保健院在期刊雜志《中國婦幼保健》發表了一篇《人神經干細胞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安全性研究》的臨床結果。

臨床結果顯示:腦癱患兒治療前后紅、白細胞總數、血紅蛋白、血小板、總蛋白、尿素氮、肌酐以及出凝血時間、體溫、血壓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神經干細胞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應用是安全可行的。
五、堰市太和醫院(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
2015年,十堰市太和醫院(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兒童醫療中心在《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志》發表了一篇《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性癱瘓:神經修復的效果和安全性評估》的研究結果。

臨床結果:26例腦癱患兒細胞移植前后血常規和肝腎功能各項指標均處于正常范圍,整個移植治療過程中未見明顯嚴重不良反應。表明人胚胎腦神經干細胞移植較安全,能改善腦性癱瘓患兒的運動功能,且對粗大運動的治療起效比精細運動更快。
六、廣東醫學院附屬深圳南山醫院
2007年10月15日,廣東醫學院附屬深圳南山醫院在國內期刊《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上發布了一篇《臍血源神經干細胞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的免疫學改變及安全性評價》的研究結果。

臨床研究顯示:結果病人自身前后比較的結果顯示,經治療后血白細胞、谷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T細胞、Th細胞、IgG以及Norri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病人近期的病情有顯著改善。
結論:臍血源神經干細胞移植后在近期內各項實驗室化驗結果顯示,干細胞具有高安全性,有較明顯的臨床效果,但有待繼續觀察和隨訪。
七、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2018年4月13日,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在期刊《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上發布了一篇《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人脊髓損傷的臨床應用研究》的研究結果。

臨床結果顯示:在移植神經干細胞前常規檢查每個患者脊髓損傷狀況,實驗數據顯示不完全性脊髓損傷組的患者其輕觸覺、針刺覺和運動評分均有明顯改善。
總結:經干細胞移植入脊髓損傷患者體內后可明顯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八、四平市中心醫院
2013年7月2日,四平市中心醫院在國內期刊《中國組織工程研究》上發布了一篇《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的研究結果。

臨床結果顯示:12周齡胚胎培養的神經干細胞可在體外穩定擴增,并且具有分化為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的能力。通過隨訪發現神經干細胞移植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病理進程、恢復受損腦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無明顯并發癥。
結論:可見應用體外長期擴增的人類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是可行和有效的。
九、駐馬店市中心醫院
2018年6月21日,駐馬店市中心醫院神經內二科在國內期刊《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上發布了一篇《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效果觀察》的研究結果。

臨床結果顯示:治療后12個月,患者UPDRS量表中的行為和心理評分、日常生活質量評分、運動功能評分、并發癥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后12個月UPDRS量表總評分也低于治療前(P<0.05)。27例患者平均隨訪12個月,治療總有效率為81.48%。
結論:神經干細胞移植手術治療帕金森病療效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UPDRS評分,提升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十、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湘雅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楊治權教授團隊成功進行了全球首例干細胞治療腦梗塞臨床受試者給藥。這一突破性的舉措吸引了全球醫學界的目光,受試者在接受治療后,身體的各項指標均保持在正常范圍內,令人欣喜的是,術后僅僅 3 日,便順利出院。

這一成果有力地表明,這項充滿創新性和挑戰性的臨床試驗已獲得初步成功,宛如一道璀璨的希望之光,為無數深受腦梗塞折磨的患者帶來了嶄新的曙光。
總結
這些醫院在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領域的研究和臨床試驗為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方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臨床試驗的深入,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有望在未來成為更多神經系統疾病的標準治療手段。未來,我們期待這些研究能夠進一步推動神經干細胞移植技術的發展,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