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生育年限各不相同,取決??于卵巢產生的類固醇。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是指卵巢卵泡耗竭或功能障礙,40歲前停經,以前稱為過早絕經或原發性卵巢衰竭。“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倡的首選術語,因為卵巢功能在許多情況下是間歇性的或不可預測的。
卵巢早衰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卵泡耗竭或功能障礙可能由多種不同因素引起。它通常是由染色體異常或化療或放射療法造成的損傷引起的。它也與脆性X染色體的FMR1基因前突變有關。
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可能與多種內分泌疾病有關,包括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和腎上腺功能減退癥。較少見的是,它可能是由浸潤性或感染性過程引起的。 盆腔手術也可能導致卵巢功能受損。約4%患有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女性會出現腎上腺或卵巢抗體,這表明疾病存在自身免疫機制。
1.染色體異常
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常見原因是性腺發育不良,無論是否伴有特納綜合征。 當出現原發性閉經且無相關合并癥時,50%被發現有異常核型。
在患有繼發性閉經的年輕女性(30歲或以下)中,13%也被發現有異常核型。盡管青春期和生長延遲在這一群體中很常見,但許多受影響的女性可能首先在評估月經異常時被發現。

圖中總結了POI的各種原因盡管數十年來對POI病因進行了研究,但超過一半的病例仍然是特發性的。大約20%到25%的病例有遺傳原因,其中約9%的病例是由于X染色體異常造成的。綜合征是POI患者中最常見的染色體畸變。這些患者表現為原發性閉經和乳房發育不全,而特納嵌合體患者可能會自發月經。
2.化療和放射治療
化療或放療后卵巢功能立即喪失被稱為“急性卵巢衰竭”,這可能是暫時的。對于化療,患者接受化療時的年齡、藥物類型和劑量數都會影響發生性腺毒性的可能性。雖然急性卵巢衰竭發生率最高的是使用烷化劑或甲基芐肼后,但接受化療時患者年齡越小,一些卵泡存活的可能性就越大。全身、全腦、盆腔和脊柱放射治療也會增加急性卵巢衰竭的風險。
盆腔放射(尤其是劑量超過10Gy)是急性卵巢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險因素化療與放射治療相結合會增加急性卵巢功能衰竭的幾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化療后月經來潮的女性,一生中患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風險也會增加。
3.脆性X綜合征

在其他遺傳原因中,脆性 X 前突變是研究最深入的,是由于FMR1(Xq27.3)的變化引起的。在這種前突變中,CGG三核苷酸重復的數量增加,范圍從55到200。影響的個體患POI的風險增加,從散發病例中的3%到有 POI 家族史的15%。X失活中心(位于 Xq13)附近的任何缺失或重排都會導致患者出現與特納綜合征患者相似的輕微癥狀。位于X染色體短臂上的另一個可導致POI的基因是BMP15。它產生的蛋白質在卵母細胞成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一些常染色體基因也已被發現,這些基因的突變會導致卵巢活動減少(FSHR/LHCGR)
脆性X綜合征是最常見的遺傳性智力障礙。在患有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且核型正常的女性中,6%的人有FMR1基因的前突變。 盡管青春期的月經開始對前突變攜帶者來說似乎是正常的,但大約1%的前突變攜帶者會在8歲之前經歷最后一次月經。如果女性有卵巢功能衰竭的個人或家族病史,或者在40歲之前不明原因地出現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升高,則應進行脆性X前突變攜帶者檢測。
4.自生免疫性疾病
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與POI有關,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是最常見的。艾迪生病是并發POI患病率最高的疾病。內分泌疾病(甲狀腺、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糖尿病和垂體炎)和非內分泌疾病(慢性念珠菌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癜風、脫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惡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 (SLE)、類風濕性關節炎、克羅恩病、干燥綜合征)
5.毒素
香煙煙霧、化學物質、殺蟲劑和病毒等其他毒素可能加速卵巢功能衰竭。
6.其他因素包括:
- 年齡:35歲到40歲之間風險上升。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很少發生在30歲以前。但年輕人甚至十幾歲的孩子也可能得這種病。
- 家族病史:有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家族史會增加出現這種狀況的風險。
- 卵巢手術:涉及卵巢的手術會增加患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風險。
參考資料:Portno? MF et al. Molecular cytogenetic studies of Xq critical regions in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atients. Hum Reprod. 2006;21(9):2329-34.
Sala C et al. Eleven X chromosome breakpoints associated with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 map to a 15-Mb YAC contig spanning Xq21. Genomics. 1997;40(1):123-31.
Di Pasquale E et al. Hypergonadotropic ovarian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inherited mutation of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5 (BMP15) gene. Am J Hum Genet. 2004;75(1):106-11.
Wiecker P. Genetic aspects of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J Reprod Med Endocimol. 2009;6(1):17-8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