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又稱“中風或卒中”,主要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顯示,缺血性卒中約占所有卒中病例的80%,出血性卒中(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約占20%。
卒中治療雖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它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據了解,每年有330萬人因缺血性卒中死亡,相關死亡和殘疾每年損失超過6300萬健康生命年,突顯出了新療法的迫切需求。

自1990年代以來,干細胞療法因其強大的免疫調節、抗炎和神經再生能力受到了越來越多關注,已被作為急性卒中潛在治療方法,其安全性也在眾多臨床試驗中得到證明,但有效性仍不確定。
有研究發現,干細胞輸注后神經功能缺損未見顯著改善,而另一些研究則發現輸注干細胞后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RS(改良Rankin量表)和BI(Barthel 指數)評分有不同程度改善。這種差異可能源于研究設計不同,特別是給藥時機和評估時間。
為解決這些問題,有研究團隊通過分析隨機對照試驗(RCTs)和最新大規模研究,評估干細胞療法治療急性/亞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療效和安全性。通過協調治療時機和隨訪時間,減少研究差異,并評估其對殘疾、神經功能和生活依賴的影響。

近日,Nature旗下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了一篇關于干細胞治療急性/亞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通過對13項RCTs和872例患者深度剖析評估干細胞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關注長期結果。
通過分析這些試驗的結果表明,急性/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發病后1個月內進行干細胞移植是安全的,mRS評分(核心評估項目包括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和認知功能)顯示移植后能顯著改善患者長期功能結果。
篩選方法:通過計算機檢索CENTRAL、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gov和WHO國際臨床試驗注冊平臺(截至2024年1月數據),利用Rayyan去重算法排除重復項后,基于標題和摘要進行初步篩選,剔除不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

篩選結果:從10067篇文獻中篩選出符合摘要條件的試驗(圖1),排除臨床前研究(1項)、非英語/日語報告(9項)、非RCT設計(18項)、患者類型不符(7項)及其它原因(2項)。最終納入13項研究,涉及872名患者(男性519,女性353)。
研究設計概述:納入的試驗包括I/II期到III期,每項試驗涉及11~206名患者,最多在44個研究中心進行,這反映了研究范圍廣泛。
干預措施概述:這些試驗采用了自體骨髓干細胞和同種異體干細胞,以標準治療(有/無安慰劑的康復)作為對照,干預的具體劑量和時間在各項研究中差異很大,持續時間從幾天到幾周。
人口統計概述:試驗的隨訪期從6個月~3.5年不等,涵蓋了不同性別(出生時指定)和年齡分布的參與者,強調了在結果分析中考慮人口統計學因素的重要性(見表1)。

主要終點分析:細胞治療組(簡稱“治療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后90、180和365天的mRS評分(評分越低,代表神經功能狀態越好)。
①mRS評分(0-1): 第90天(圖2a),治療組36/322例患者,對照組27/257例患者,風險(RR)比1.15;第180天(圖2b),治療組19/132例患者,對照組15/121例患者,RR為1.10;第365天(圖2c),治療組45/195例患者,對照組23/179例患者,RR為1.74,治療組的頻率較高。

注解:如第90天,治療組36/322例(11.2%)患者達到mRS 0-1分,表明這些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接近完全恢復;風險比1.15,表示細胞治療組發生良好預后的風險是對照組的1.15倍,數值>1說明治療可能略微增加良好預后機會。?
②mRS評分(0-2): 第90天(圖2d):治療組105/322例患者,對照組67/257例患者,RR為1.31,治療組的頻率較高; 第180天(圖2e):治療組36/122例患者,對照組29/111例患者,RR為1.04;第365天(圖2f):治療組87/195例患者,對照組61/179例患者,RR為1.27。

次要終點分析:治療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后90、180和365天的NIHSS評分(評分越低,代表癥狀越輕)和BI評分(評分越高,代表功能獨立性越強)。
①NIHSS評分: 90天時,治療組與對照組的NIHSS評分沒有明顯差異;180天時,細胞治療組的NIHSS評分顯著較低;365天時,兩組的NIHSS評分無明顯差異。
②安全性結果:分析后表明,細胞治療與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沒有關聯,治療組發生率119/330,對照組114/279。同樣,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與細胞治療也沒有關聯,治療組34/428例,控制組56/388例。
總 結:這項薈萃分析表明,干細胞治療急性/亞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性良好,在發病后1個月內對其進行治療能顯著改善長期功能結果,后續需要更多研究來闡明作用機制并制定標準化治療方案,未來干細胞治療或可作為缺血性中風的標準護理選項。
參考資料:
Toshiya Osanai, SoichiroTakamiya, Yasuhiro Morii, Katsuhiko Ogasawara, Kiyohiro Houkin & Miki Fujimura.Efficacy and safety of stem cell therapy for acute and subacute ischemic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Scientific Reports | (2025) 15:21214 1 | 10.1038/s41598-025-04405-6.
掃碼添加微信